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ID:38100579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_第1页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_第2页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_第3页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_第4页
资源描述:

《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与配方1.前言豆奶类饮料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提浆、脱腥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如纯豆奶、调制豆奶等。纯豆奶为大豆研磨后,萃取出的性状良好的呈乳白色至淡黄色的乳状液体制品,其黄豆固形物含量不低于6%(以折光计)。调配豆奶为纯豆奶加入糖类、甜味剂、香精、乳化剂等配料制得的制品,其大豆固形物含量不低于3%(以折光计)。本文主要介绍调配豆奶生产工艺与配方。2.调配豆奶的生产工艺2.1调配豆奶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浸泡→脱皮→清洗→磨浆→分离豆渣→调配→煮浆→均质→灌装→杀菌2.2调配豆奶的操作步骤1)原料的选择黄豆的质量直接影响饮料的品质,黄豆

2、富含蛋白质,脂肪,也易受黄曲霉菌的污染。因此应选择新鲜,无霉烂变质,成熟度较好的原料。2)浸泡经过预处理的黄豆一般都需浸泡。浸泡后的豆子细胞结构软化,组织疏松,这样可以降低磨浆能耗和设备磨损,提高胶体的分散程度和悬浮性,蛋白质的提取率也可增加。浸泡时,要根据季节确定浸泡水温和时间,一般不宜用沸水浸泡,以免蛋白质变性。通常夏季浸泡温度稍低,时间稍短;冬季浸泡温度稍高,时间稍长。浸泡时间过短会影响蛋白质的提取率;时间过长,易引起微生物繁殖生长,蛋白质及糖类物质发酵分解产生酸味,影响成品的风味和稳定性。3)脱皮清洗黄豆需进行脱皮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二种,(1)干法脱皮(2)湿法脱皮。实践证

3、明,干法脱皮时应控制含水量,以提高脱皮效果;湿法脱皮要使豆子吸足水份,脱皮效果才能提高。4)磨浆为了不影响原料提取率,浸泡好的原料要加水,约为配料水量的50%-70%,经粗磨后送入胶体磨细磨。5)分离将料液通过200-300目过滤布滤去渣,将浆渣用80℃的水经搅拌,再经研磨甩渣分离2-3次,力求将渣中残存的水溶性蛋白质提出来,以此提高原料的利用率。6)调配经分离得到的汁液按各种配方要求进行加水调配,将余下的30%—50%水量用于溶解乳化剂、增稠剂、白砂糖、甜味剂等。为使其与分离汁液混合均匀,可用胶体磨磨制,以改善饮料的口感和细腻感。7)煮浆将已调配好的豆奶加热升温到65℃-75℃,

4、以待均质。8)调香加工之后的豆浆总有一点豆腥味会影响产品的口感,也就是所谓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改进使之口味更加完美。现市场上豆奶多数的口味是豆香+奶香,口味比较单一,近来也有冬瓜茶这种风味的豆奶在市场上流行起来,我们通过实验确认冬瓜茶这种香型确实能和豆香协调。9)均质料液经过均质可破碎脂肪球、蛋白质大颗粒,使饮料口感细腻,并防止脂肪上浮,成为稳定的乳浊液,该工序是生产豆奶饮料不可缺少的。一般生产中采用两次均质,第一次均质压力约为20-25Mpa,第二次约为25-40MPa。10)灌装瓶子和瓶盖都必须先灭菌,均质后的料液在温度高于80℃时,迅速、准确地连续灌装封瓶。11)杀菌市场

5、零售的采用高压杀菌(20分钟/121℃)。3.调配豆奶配方白糖8%黄豆6%奶粉4%豆奶稳定剂0.3%香兰素100PPM(1)04--224豆奶0.05%ML37225乳化炼奶0.04%(2)04--415冬瓜茶0.07%MS12171枣子0.01%ML37225乳化炼奶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