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ID:3810150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凤凰台上忆吹箫_第1页
凤凰台上忆吹箫_第2页
凤凰台上忆吹箫_第3页
凤凰台上忆吹箫_第4页
资源描述:

《凤凰台上忆吹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课前,有同学已把诗抄在黑板上: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秦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如今更数,几段新愁。李文思:(讲这首诗,从作者到内容)(略)铁皮鼓:李文思同学讲得相当不错,有板有眼,基本上把这首诗的内容交待清楚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诗了吧?但是大家有没有有意识地把这些诗联系起来考虑?比如,有些东西可能反

2、复出现?学生:没有。铁皮鼓:欣赏古典诗词,只弄懂字面意思是不行的,还有许多微妙的地方需要领会。不仅如此,古人写诗比较喜欢用典,有许多意象或场景都是前人用过的,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都会会心。所以,欣赏古典诗词,具备相当的诗歌修养相当重要,而且,要渐渐地体会比较微妙的地方。比如第一句“被翻红浪”,只解释为没叠被子是不行的。古人写景写物的时候往往把心情投射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被子没叠,同时也感觉到了作者的心绪,仿佛红浪一样翻卷起伏。下面的“未梳头”也引起我们的一些联想,李清照还有一首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日晚

3、倦梳头。”而早在《诗经》中就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句子,(简单解释这几句诗)说白了,女为悦己者容,在这里,作者不梳头,自然是因为丈夫不在了。后面提到“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也不是首创,有出处。诗人不直接说瘦的原因,却说不是因为沉溺于酒或者悲秋,用了排除法。“病酒”取自一首词中的一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而“悲秋”自然取自老杜的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有来历。“千万遍阳关”里的“阳关”,应该是语意双关。其实古诗里常提的就那么几首曲子,一是

4、杨柳,指杨柳枝曲,也指杨柳;一是阳关,指阳关曲,也指地方,大约是中原与西域的交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家可以想象它里面包含的文化意义。“武陵”也是用典,来自《桃花源记》,而所谓“秦楼”之类的,在古代则是闺房的泛称,不知道是不是取自《罗敷曲》。此外包括一提到美女,也无非罗敷绿珠之类的,均不可不注意。古人写诗词的这些特点,与古代生活的节律是分不开的: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是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一种自然的节律,表现为缓慢以及规律性的重复,所以有些意象反复使用,并在不同的

5、情境之下进行变化,熟悉这种意象的人自然很容易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家要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大量地积累,慢慢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了。[赏析]这是铁皮鼓老师在讲正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教学片断,有点像专题讲座,是教师根据一段时间的学情设计的。铁皮鼓老师把自己对诗歌“微妙地方”的领会传授给学生,教师分析了李清照诗词中用典的出处,作者心情的投射,古代生活的节律等。在教师的讲解中,包涵了大量的知识,思路清晰,要言不繁,生动有力,综合性强,集中体现了讲授法的优点:一是可控性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由于主动驾驭,课堂教学

6、有较强的控制力,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针对有关情况随机应变,对内容、方法及进程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效率高。由于教师可以同时面对许多学生讲授,使讲授法成为一种非常经济的手段。讲授法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系统化信息,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和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讲授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人为本,避免专制。教师应正确把握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切不可不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讽刺、挖苦、辱骂、训斥学生。应允许学生质疑,促进理解,共享智慧。教师的讲

7、解最好还要辅以态势语言,增强感染力,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宽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用讲授法讲解重要问题时,教师要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或记笔记的时间。如果讲授法使用不当,完全有可能陷入“满堂灌”、“满堂问”的注入式的泥潭。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必须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的讲授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备课、组织教学、上课、布置练习到课后反馈纠正,整个过

8、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所在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学习准备状况等。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决定教师讲什么、讲多少、何时讲和怎么讲。使用讲授法时,教师应调研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防止用教师自己的意愿取代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努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疑难,这样,教师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很多教师醉心于精心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导到教师预定的程式中,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阅读体验,但只是“接受”,一般不是学生个人的体验、感受。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可能在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