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3)

季氏将伐颛臾(3)

ID:38101542

大小:10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6

季氏将伐颛臾(3)_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3)_第2页
季氏将伐颛臾(3)_第3页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修文德以来远人”的政治主张。2.文言词句的理解归纳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教学重点]实词、诵读。[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和注释。2.朗读课文一遍,不会读的字在字边注音。3.回答下边的问题:孔子反对伐颛臾有哪些理由?他认为应如何治国安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旧课导入新课。1.要求学生从初中课文《〈论语〉六章》任选两章背诵。2.让学生将该课与本课作比较,谈谈初步印象。(篇幅大小不一,内容不同。)二、《论语》简介。(见书注释①)《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

2、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孔见师冕。(4)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章。三、孔子简介(略)引导学生看文后的补充《孔子的仁》,了解孔子的有关思想。四、文意简析1、诵读第1段。⑴.注疏①“季氏将伐颛臾”:本章属议事体,开篇便说事。一句带过。“伐”,有旗鼓之谓。旗鼓声罪,而颛臾无罪,由此引出孔子的评论。②“求,无乃

3、尔是过与”:冉求为季氏聚敛,尤用事。《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尔是过”,即“过尔”。全句应译为“这恐怕要责怪你吧”,宾语前置。③“以为东蒙主”:言颛臾乃先王封国,故不可伐。“以为”,“以之为”的省文。④“社稷之臣”:言非季氏所当伐。“社稷”,指公室即鲁君。当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有其一,只有颛臾这个附庸之国尚为公臣。⑤“何以伐为”:“为”,语末助词,无义。“何以”,就是“以何”,凭什么(理由)。⑵思考、讨论①这次谈话的背景是什么?明确:开头第一句话交代了谈话的背景。简介当时背景: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

4、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 ̄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三桓势力日渐强大,排挤公室,鲁襄公11年,三分公室,鲁昭公5年,四分公室,季氏独得二份。为了扩充势力,季氏又要发动战争。②孔子对此事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明确:反对“无乃尔是过也?”理由见板书。③总结扩展第一段,冉有和季路想孔子报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没有表现任何倾向,看来他们是想知道孔子的态度。但没有想到孔子反应那么激烈,兜头一句就是毫不客气的批评“无乃尔是过也?”接着

5、说理,从两方面——东蒙主的身份和邦中的附庸的地位——证明颛臾是“社稷之臣”。这里包含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即先王之意不可违和邦域内部不可乱。立场十分鲜明:何以伐为?2、诵读第2段:(1).注疏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因孔子责备他,所以归咎于季氏,显系遁辞。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因冉有逃避责任,所以孔子引周任的话来教导他。意思是能制止季氏的僭越行为就要制止,不能制止就应当离开他。这说的是一般原则。③“危而不持”三句:再结合冉有的失职谈辅助者的责任。这是以瞽者之相为喻。这是对冉有的严厉批评。④“虎兕”三句:虎兕在槛,何以能出?龟玉在匮,何以能毁?岂非典守者

6、之过?虎兕出槛必伤人,龟玉皆宝物,毁之可惜,以此喻季氏之将伐颛臾,颇有深意。⑵思考:为什么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对此,冉有是如何辩解的?孔子是怎样反驳的?明确:孔子认为作为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义不容辞地应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对此,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引用周任的话和以虎兕、龟玉等为比喻进行反驳,认为冉有、季路对季氏的行为应负有责任。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对冉有的自我辩解给予反驳,认为他不是称职之臣。孔子运用比喻论证法,“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显然是看守人员的过错,是一种失职。3.小结:本段先述

7、冉求遁辞,再述夫子因势利导,指出“陈力就列”的原则,然后瞽者之相和典守者之责为喻,严厉地批评了冉求的错误。七、留作业。1.连贯背诵第1、2段,准备诵读第3段。2.说说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的立场和观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连贯背诵第1、2段。二、诵读第3段。1、注疏要点。①“冉有曰”:冉有说,伐颛臾的目的不过是为季氏子孙着想。这是托辞,是站在季氏的立场,借此来掩盖季氏夺取颛臾土地的野心。。即此一句可以看出冉有已经参与策划伐颛臾一事。孔子独责冉有,不是没有道理的。②“君子疾夫”一句:“舍曰欲之”,就是“不说(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指季氏夺取土地的野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