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

ID:38103527

大小:82.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_第1页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_第2页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_第3页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卷第6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No.62003年11月JournalofNorthwestSci-Tech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SocialScienceEdition)Nov.2003===================================================================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王平(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川南充637002)摘要: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

2、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关键词:海子;生命意象;生命意识;本真存在状态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3)06-0146-04作为后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海子以其火一般为他对于生命的诗意化的想象。很显然,生命意识是的生命激情写就了一首首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诗歌贯穿海子诗歌创作始终的一个母题,而生命意象便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张炯主编是这一母题的多层次的显现。在海子笔下,生命意象的《新中国文学五十年》曾对海子作出

3、这样的评价: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他创造了仅仅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系列,他的诗歌语(一)生命焕发出充满力度的原始之美言与前此流行的新诗潮的语言全然有别。他建立了海子的诗歌透露出一种对远古时代的向往情属于自己的诗歌风格。他是当代最具独创性的一位怀,带有原始生活色彩的村庄、记录着先民辉煌与梦诗人。"[1]想的古代城池遗迹、神秘而又空灵的西藏喜马拉雅,(P10)当我们走入海子的诗歌世界就会发现:麦地、太阳、火、远方……这一个个寄寓着诗人生都是他挚诚讴歌的对象。在他的心目中,远古是土地命意志的诗歌意象,已构成了海子诗歌美学的主体上未受到任何遮蔽、浸染的最原始的存在,壮美的生部分。对这一意象序列进

4、行深入解读,无疑将帮助我命之力在原始的古朴、浑厚中才能够得到充分张扬。们更准确地把握这位天才诗人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值得注意的是,海子对远古的关注、向往是同其对于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历史的悲悯心态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当前,有一小批年轻的诗人开始走向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揭开一黄色的皮肤,看一看古老的沉积着流水和暗红色血块的心脏,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和冲击力。""我决心笔者认为,可以从海子诗歌的意象序列中概括用自己的诗的方式加入这支队伍。我希望能找到对出"生命意象"作为其诗歌的主题意象。在短暂的诗土地和河流--这些巨大的物质实体的触摸方歌创作生涯中,海子一刻也未停歇过对于生命的思式。"[

5、2](P869)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海子是以自觉考和歌咏,他将自己灼热的生命激情沉郁、外化为诗的行动汇入了寻根文学的洪流。因此可以说,海子诗歌文本中一个个充满神性的意象,从而使它们凝结歌的生命意象所焕发出的原始美来自于诗人对于远▋收稿日期:2003-04-11作者简介:王平(1970-),女,山东济南人,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第6期王平: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147古文明的超凡悟性和对于民族历史的深刻感知。在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远方是生命的依托、精神的家园,《敦煌》一诗中,他感叹道:"敦煌是千年以前/起了大生命之魂就诗意地呈现在远方。海子认定自己今生火的森林/在

6、陌生的山谷/是最后的森林--我交换最伟大的事业便是做"远方忠诚的儿子",高举生命/食盐和粮食的地方"。穿越了千年历史岁月的敦煌,之火孤独地走完通向远方的路程。炽热的诗句折射虽饱经无数的苦难和沧桑,却依然伫立在那里,成为出不可遏制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西绪弗斯式的壮了人类文明的永恒象征,昭示出人之生命力的强悍举正是海子生命意识的写照。与不朽。生命意象的这三种表现形态虽各有侧重,但又(二)生命在死亡的淬炼中趋于升华可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对于生命纯粹性、本真性的追在海子的诗歌中死亡是无处不在的,似乎凡是求。张扬远古的生命力旨在疏离现代人空虚、浮躁的有生命存在的地方都有死亡相依相伴。诗人视野里生

7、存表征,强调死亡的价值、意义目的在于维护生命的死亡,不是对生命的颠覆和摧毁,而是一条通往生的崇高与神圣,执着地追求远方则是为了弃绝日常命本真状态的必由之路,是为实现生命的最高理想的平庸和偏狭。在诗人的心中,生命是灌注着人性和而必然付出的代价。因此在他的笔下,死亡呈现出一神性的历史文化的复合体,她诗意地存在于远方,向种崇高的悲剧性姿态。"在黄金和允诺的地上/陪伴人们发出永恒的召唤。花朵和诗歌静静地开放安详地死亡"(《美丽白杨树》)。在这里,死亡被表现为对土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