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

ID:38107457

大小:109.50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6-06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_第1页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_第2页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_第3页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_第4页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的多重角色马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要充当多重角色,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做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裁缝裁裁剪剪、量身定做是裁缝的本事。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要充当一名“裁缝”,即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备课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主题的

2、设计上都尽可能的考虑了低年级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但由于儿童所生活的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生活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在运用教材时,要灵活,对于教材的内容应给本班孩子量身定做,该增就增,该裁就裁。例如,对于四季如春的厦门来说,秋天的特征并不明显,住在高楼里的学生看不到飘舞的落叶、金黄的稻田、变红的枫叶、累累的硕果,也看不到地面上、田野间的小动物的变化。所以对于“美丽的秋天”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减、变换。设计师大人眼中生动活泼的教材,在学生眼里或许只是一张张印着铅字、画着图画的纸,或许只是天性好玩的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许

3、在心底深处极力排斥着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当一名设计师,把教材设计为孩子喜欢的教学活动,让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设计活动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儿童直接体验、亲身感受,从爱学到乐学再到学会。例如对于《种子的探索》这一教学活动内容,如果直接出事各种种子让学生认记,学生肯定兴趣索然、不爱参与活动。如果能设计成小游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种子还能和我们捉迷藏呢?让学生猜猜苹果的种子所藏的地方后,再用刀子把苹果切开,让学生自己找出苹果的种子,这样让学生带

4、着这种浓厚的兴趣进行找种子,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把过程、方法、知识与技能融合起来,让学生从直接的体验、亲身的感受中享受到种子带来的快乐。掌舵者众所周知,掌舵者应随风而变。作为教师,如果只会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实施、操作,拽着学生硬往活动圈套里钻,显然是有悖《课标》精神的。《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源于儿童生活,实施儿童教育,在组织活动时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像一名掌舵者,要灵活调控课堂、精巧组织活动,会随机应变,把那些突变生成为课堂教育资源,融于设计好的教学环节

5、中。我曾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的中出现这样的突变。在穿衣服竞赛中,六名选手已经有五名迅速的穿好了,最后一名选手不知是因为心急还是因为不会,试了十几遍拉链还是拉不上。虽然他都急出汗来了,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反复试。作为教师,面对着众多听课者,我心里也很急,甚至怀疑拉链坏了,不过,我还是克制住自己,静待以观。这时,其他的小选手主动上前帮忙了。在他人的帮助下,这名落后的小选手终于把拉链拉上了。抓住这一突变,我及时表扬了那名落后的小选手能坚持不懈,精神可佳,还表演了其他小选手能不计名利、互相帮助,使突变成为最好的课堂教

6、育资源,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搭桥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它对学生的引导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来。本课程需要搜集与整理大量的资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仅靠自己与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因此,教师要搭建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要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帮助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争取家庭与学校的良好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列活动中,以一张评测表让家长协助教育、督促,效果很好。在期末,我从评测表中看到了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否学着做、做好了、长期做,再

7、结合评测表做出相应的评价,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一成不变、板着脸孔的严师角色,扮演多重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达到教育无痕,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生活化 活动化 综合化马兰国家教育部最近颁发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下面本人初浅地谈谈小学思品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一、生活化。  1.谈论话题来自学生生活。  “

8、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不懂团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对社会、家乡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上《团结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