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高血压

体位性高血压

ID:38112744

大小:555.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体位性高血压_第1页
体位性高血压_第2页
体位性高血压_第3页
体位性高血压_第4页
资源描述:

《体位性高血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818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9月第19卷第9期ChinJHypertens,September2011,Vol.19No.9综述体位性高血压樊晓寒,惠汝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北京100037临床认识较为广泛的是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OHT定义为卧位血压<140/90mmHg和立位血压ichypotension,OH),即从卧位转为直立后3min内>140/90mmHg,结果发现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血压下降超过20/10mmHg。OH是公认的跌倒、晕OHT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28%比18%,P<[1][7]厥及心血管事件

2、的危险因素。体位性高血压001)。高血压患者中OHT患病率同样因检测方(orthostatichypertension,OHT)是从卧位转为直立法不同而无法比较。日本人研究中应用被动直立试位后血压升高,是一种体位性血压调节异常的表现,在验,即直立倾斜试验,卧位10min后测量后5min卧位临床中常常被忽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Streeten血压,直立倾斜7015min,测量第6~10min直立位[2]等就提出了OHT的概念,但至今仍只有少部分研血压,立位血压平均值与卧位血压平均值的差值作为究关注OHT。目前对于OHT尚没有一个广为接受体位性血压变化值,收缩压升高20mmHg定

3、义为的定义,多数流行病学研究发现OHT增加心血管病OHT,下降20mmHg定义为OH,发现老年高血压[8]危险,可能是一种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OHT患者中OHT患病率为11%,OH患病率95%。本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血压正常的中心应用主动卧立位方法,定义OHT为立位收缩压青年人群。少数严重的OHT可见于压力反射衰升高20mmHg,依据国际标准定义OH为立位收[3]竭、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orthostatic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4]tachycardiasyndrome,POTS)、嗜铬细胞瘤等少见在4

4、711例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调查发现OHT患病[9]疾病。本文就OHT的定义、流行病学、靶器官损害及率163%,OH患病率为238%。目前国内外研究与心血管危险的关系作一综述。较为接受的定义是直立位后收缩压升高[10-11]20mmHg,不考虑舒张压的变化。临床中要1OHT的定义和患病率注意OHT与普遍认识的高血压不同,这种体位性血目前OHT尚无统一定义。事实上体位改变引起压波动异常有两种背景,一种是坐位血压正常,从卧位的血压升高存在多种情况,一种是卧位转为直立位后转为站立位后短时间内血压升高,随后血压很快又恢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但数分钟后恢复正常;另一种是复正常;另一种是高血

5、压患者,坐位血压高于正常,站卧位时血压正常,直立位后血压持续升高。由于临床立位后血压与卧位血压比较短时间内升高,随后虽有公认的OH的定义是直立位后3min内出现血压降低下降但仍一直处于高血压状态。的体位性血压波动现象,目前大多研究中定义的由于血压测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检测环境和时OHT同样只关注体位改变(卧位转为直立位)后短时间、袖带长度、不同血压计等,而体位性血压变化在很间内血压升高的情况。大程度上还受循环血容量的影响,因此体位性血压变各个研究中用来定义OHT的血压升高诊断标准化重复测量性很差。有研究认为传统的立式水银柱血各不相同。有研究应用主动直立试验把OHT定义为压计在体位变化

6、或服用缩血管药物时测出的血压值会直立后1和2min收缩压均值较卧位升高超过低于真实血压值,因此报道的OHT患病率可能要低20mmHg,而OH定义为直立后收缩压下降超过[10]于实际患病率。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被动的直立倾20mmHg,在社区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现OHT斜试验检查很难多次进行,诊所检测还有白大衣效应,[5]患病率为87%,而OH为60%。在青年冠状动脉[11]可考虑家庭自测卧立位血压,最好能多次测量而不疾病危险因素进展研究中,把直立位后收缩压升高是仅测量一次。>5mmHg定义为OHT,收缩压下降>5mmHg者定义为OH,发现2781例青年中OHT患病率为2OHT的

7、发病机制[6]162%,OH患病率为266%。在糖尿病患者中把OHT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种疾病均可出现体位性血压升高。当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位后,通信作者:樊晓寒,E-mail:ehan4348@163.com血液由于重力作用淤滞在下肢可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9月第19卷第9期ChinJHypertens,September2011,Vol.19No.9819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反射感受器可感受到回心现,糖尿病合并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