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 卷)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 卷)

ID:38116975

大小:79.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 卷)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 卷)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 卷)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 卷)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 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A卷)一、概念题(3×5=15分)1活性污泥2氧垂曲线3混凝、凝聚、絮凝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含氮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和阶段,BOD5与阶段相匹配。2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以分为、、、4种类型。3好氧稳定塘中氧的供应来自和。4污水的土地处理是在人工调控下利用、和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的方法。5利用厌氧-好氧工艺除磷时,在厌氧过程中进行,而在好氧过程中进行,在工艺中磷的去除是通过来实现的。6离子交换法的运行操作一般包括、反洗、和清洗4个步骤

2、。其中反洗的目的在于,而清洗的目的在于。7污泥中的水可分为、、和4类,其中污泥浓缩主要去处的是。8在测定清水中的传氧系数时,首先要将原水中所含溶解氧消除,一般投加的药剂为,并采用作为催化剂。9电渗吸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的作用下,依靠选择透过性的,实现对水中的离子分离、提纯、浓缩或回收的作用10膜生物反应器同常规活性污泥法相比较,通过膜分离作用,实现了和的完全分别控制。三、选择题(10分,每题1分,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1电解法污水处理工艺中可能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作用?。(A)氧化作用(B)还原作用(C)混凝作用(D)

3、浮选作用2下列哪些是通过提高传氧效率得以改进的活性污泥法?。(A)延时曝气法(B)深层曝气法(C)浅层曝气法(D)AB法3下列工艺过程属于延时曝气法的特征的是:。(A)微生物生长处于停滞期,(B)剩余污泥少而稳定,(C)污泥浓度高(D)曝气时间长4下列哪些生物处理工艺更适合处理生物污泥?。(A)普通厌氧消化池(B)UASB(C)EGSB(D)A/O工艺5下列关于莫诺特方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当底物浓度远大于饱和常数时,微生物比增长速率和底物浓度呈零级反应,而微生物增长速率和微生物浓度呈一级反应;(B)最大底物比降解速率等

4、于最大微生物比增长速率;(C)当底物浓度远小于饱和常数时,底物比降解速率和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D)饱和常数越小,表明底物越容易被微生物利用。6污水管道的衔接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A)管顶平接(B)水平平接(C)管底平接(D)跌水井连接7二沉池中污泥沉降性差的可能原因有:(A)污泥含有大量的表面附着水(B)细胞外多糖类物质过多(C)反硝化作用(D)大量出现丝状菌8下列生化反应过程,pH下降的是(A)硝化过程(B)反硝化过程(C)厌氧产酸段(D)厌氧产甲烷段9EGSB与UASB反应器的最主要区别在表现在:(A)EGSB是全混反应

5、器,UASB不是(B)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处于膨胀悬浮状态(C)EGSB内的生物相与UASB内相比较有很大不同(D)EGSB高径比比UASB大10污泥的原始含水率为99.5%,当污泥体积缩减至原来的1/10时,污泥的含水率为:(A)99%(B)99.25%(C)95%(D)95.5%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对于错误的,简要说明理由(10分,每题2分)1对于含氮有机废水,所测得的CODCr不仅包括氧化有机物的氧当量,而且包括+氧化NH4-N的氧当量。2对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其化学需氧量数值上等于其生化需氧量。3当活性污泥

6、的沉降性变差时,一定发生了污泥膨胀。4在用吸附法处理废水时,当吸附柱达到“穿透”时,吸附柱达到完全饱和,进出水浓度相等。5通过压缩双电层使胶粒凝聚,是在胶粒的ζ为零时发生的。五、简答题(25分,每题5分)1简述生物膜法的原理和主要特征。2说明生物脱氮原理及其影响因素。3说明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微生物种群及其作用。4说明污水管道按照非满流设计的原因。5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有很多,请简述一种。六、计算题(10分)3设某种连续流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进水平均流量为30240m/d,进水BOD3为250mg/L,要求出水BOD为20mg/

7、L,曝气池的容积负荷为1.0kg/m.d,稳定运行状态下的剩余污泥量为7500kg/d,并通过曝气池直接排泥,测得混合液30min沉降比SV为25%,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浓度为2500mg/L,(1)计算曝气3池容积(m);(2)确定其污泥体积指数SVI值(mL/g);(3)计算水力停留时间(h);(4)计算污泥停留时间(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