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

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

ID:38120143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6

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_第1页
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_第2页
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_第3页
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_第4页
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严重分歧和对立,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首要问题就是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正由于没有价值的认同,因而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相应的一系列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以至于造成“教育无方向性、缺少终极价值引领、不安全感、无力感”。事实上,当下中国教育中的所有突出问题,都是由此而产生。      人们对教育的核心价值的认识,构成了人们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根本追求或期待。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着重大偏差,教育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教育的走向,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所以必须

2、加以特别关注。     教育的核心价值,通常是指人们对教育的最基本认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笔者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客观存在。在今天,教育的核心价值更是与信息化、数字化密切相关的一个特定概念。     若干年前,本人针对数学教育核心价值的问题,提出了有关数学及数学思维的核心概念“数学过程”,把数学及数学活动的一般规律概括为这样一个过程:数学建模——推理运算——解决问题。进而围绕数学过程,从新的角度对数学教育本质属性进行系统诠释,对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方法和规律进行全面探讨和系统的阐释。今天,在数学教育核心价值研究的基础上,笔

3、者从我国教育问题现象反观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大家一起就教育的核心价值进行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失去了“根”的教育1、知识至上——教育落入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泥坑从内容上看,过去提“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全面发展。后来又提“德、智、体、美、劳”,再后来又有了更多的提法。随着教育中问题的不断出现,总是把原因归结为“缺乏知识”。因而不断拓展学校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沿袭一种“打补丁”的思路不断增加知识学习的内容:德、智、体、音、体、美、琴棋书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京剧、书法、生命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国学教育、反腐败专题教育、“学思维”活动

4、课、感恩教育课、数学史、群文阅读,还有什么青少年财经素养、编程、食品安全……采取打补丁、做加法,被动应付。长此以往,学校何以承载?     严酷的现实恰恰与我们的愿望相反:我们重视、强调德育,可看到的是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缺失,不讲诚信愈加普遍;强调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结果学生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愈加频繁。你说他不重视生命,有心理健康问题,抗挫折能力差。其实哪有这么简单?谁不重视生命?自杀者都有他的不得已。单说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去努力拼搏、去竞争的东西,有多少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信仰、信念、生活的技能从哪里来?分数里面有么?高中三年的课程,两

5、年就完成,然后反反复复的炒剩饭,一模二模和三模,在追求又多、又快,追求“扎实”的同时,极大地压缩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省略了对孩子成长更为重要,更有意义的东西。中学讲堂一节课历来都是45分钟,不知什么时候,都变成了40分钟。这都是在以知识为中心的背景下,以教师讲完为“高效”标准的功利化结果。中小学一切以升学为目的,到头来出现了“不得已”现象。所有人都是不得已地上了大学,所有人都是不得已的去工作。考低分的人不得已去读“三本”、专科,考高分的人不得已去读清华、北大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冷门”专业。因为官方招生政策就明确规定了清华、北大是一流学校。

6、一个小地方的学生考了高分不填报,家长和所在中学是决不会允许的。2、从教学方法来看,虽然改革之声不断,但总体上并无实质性进展,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主要表现,一是留于传统形式,穿新鞋走老路。什么围绕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设计,集体对教材进行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泛泛听听课、评评课,应付差事都被称之为改革;二是玩弄概念,某些学校把口号更替当成教育改革,什么散点教学、学本课堂、高效课堂、以学定教、先学后导、掌握学习、开放式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慕课......都一度掀起热潮;三是模式跟风,自学辅导教学、尝试教学、

7、异步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情境教学、和谐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法、自主学习、三转五让、三步六段、四环导学,见样学样,不停跟风。教学改革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陷入了教条、机械的误区。学科教学深陷应试泥潭,如语文课不仅没有教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不是教语文知识,而是实实在在地搞成了教语文考试,是教考试。有教育工作者呼吁“建设书香校园”,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现实是很多学校已经变得不是读书的地方了,连“教知识”都说不上,只能说是“教考试”的地方,当然没有了文化的意味,没有书香味儿。可怕的是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现象。学生不仅不愿意读书,读了书之后厌学,毕业

8、班的学生非常解恨地把书撕掉就是例证。一句话,教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今有人主张“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背后的现实是把语文当成纯粹知识来传授;有人大搞“群文阅读”,背后的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