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ID:38123200

大小:227.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7

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_第1页
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_第2页
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_第3页
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_第4页
资源描述:

《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综第29卷第11期王敏等: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述与乳糖酶的应用及发展现状专题王敏檀建新张伟李长文马雯路玲玲评(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保定,071001)论摘要对水解酶2B2半乳糖苷酶的酶源、特性、体内代谢作简要介绍,同时讨论了固定化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乳糖酶的发展现状。关键词乳糖不耐受,乳糖酶,固定化,基因工程牛乳和乳清中含有大量乳糖,它是乳制微生物经发酵亦可产生乳糖酶。其中细菌中品中主要碳水化合物。但是世界上很多人的乳酸菌、环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嗜热链(约70%)因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lac2球菌、产气肠细菌等;霉菌中的

2、米曲霉、黑曲[1]toseintolerance)而影响乳制品的摄入。霉、硫球曲霉、黄青霉、炭色曲霉等;酵母中的1889年,荷兰生物学家Beijerincek第一脆壁克鲁维酵母和乳酸克鲁维酵母、热带假[2]次报道了乳糖酶可水解乳糖,目前商品化丝酵母等;放线菌中的天蓝色链霉菌等均产的乳糖酶上市,所以对于乳糖不耐受可以通B2半乳糖苷酶。目前商业用酶源一般认为酵过药物或食疗来减轻症状,提高乳糖的消化母(如乳酸克鲁维酵母、脆壁克鲁维酵母)最[3~5]吸收率;另外,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为安全,另一种为黑曲霉。得利用生物反应器来改进牛奶成分成

3、为可乳糖酶根据不同来源可分为胞内酶或胞能,本文就乳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简外酶,如乳酸酵母、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酶等要论述。产乳糖酶均为胞外酶,脆壁克鲁维酵母和大部分细菌产胞内酶。霉菌作用最适pH偏酸1乳糖酶的微生物酶源、特性及体内性(pH215~510),酵母和细菌所产乳糖酶最调控适pH近中性(分别为pH6~7和pH615~乳糖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双715)。因此最适pH决定了各自的用途,如糖,甜度和溶解度均较低,且在小肠里不能直霉菌所产乳糖酶使用于酸性乳清和干酪的水接吸收,所以必须通过小肠内乳糖酶水解才解(含大量乳糖),酵

4、母和细菌乳糖酶适于牛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当饮食中有乳糖时,可乳(pH616)和鲜乳清(pH611)的水解。微生提高机体对Ca、P、Mg等必需微量元素的吸物乳糖酶最适作用温度范围较宽,酵母乳糖收。B2D2半乳糖苷酶(E1C1312111231,B2D2酶作用温度在35e左右,而霉菌最适作用温galactosedase)又称乳糖酶(lactase),是一种无度一般在50e以上,最高可达60e,环状芽味、无嗅,溶解后O浅棕色液体,且无毒无副孢杆菌则可达65e,嗜热水生菌则为80e,作用的生物酶制剂,该酶可用于降解乳糖为耐高温微生物菌株使用时可避

5、免杂菌污染。半乳糖和葡萄糖,亦具有半乳糖苷的转移作大肠杆菌乳糖酶分子质量最大为520~用。半乳糖参与脑组织的构成,是婴幼儿脑850ku,亦有报道为500~520ku。Takatoshi发育的必需物质,与婴儿大脑的迅速成长有itoh等报道4株产乳糖酵母菌Tolulopsis密切关系。乳糖酶存在于扁桃、杏等植物及versatilisM6,TululopsissphaericaJ28,幼小哺乳动物的小肠中,细菌、霉菌和酵母等CanadidapseudotropicalisB57,Canadia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收稿时间:2003-04-0

6、789综述食品与发酵工业FoodandFermentationIndustriesVol129No111与专psedotopicalisA60分子质量分别为226,固定化方法很多,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结[6][8]233,200,215ku。米曲霉乳糖酶分子质量合法、交联法、和热处理等方法。题为130ku。嗜热厌氧细菌乳糖酶分子量为31111包埋法评154ku。Kwak报道用脂肪酸脂(中链三酰甘油论脂MCT和聚硬脂酸甘油脂PGMS)作为载2乳糖酶的体内代谢体生产微胶囊乳糖酶。实验中将酶液先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世界(除高加索人)PGMS

7、和MCT按比例混匀,后将其在45e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酶缺乏,而且存在种以喷雾形式加入5e的吐温-60溶液中,离族差异,以亚洲人情况最严重,发生率约为心得到半透膜包埋的微胶囊乳糖酶。实验表75%~100%人,北美黑人70%~75%,北美明PGMS、MCT以15B1比例包埋乳糖酶效[9]白人10%~15%。果理想。211正常人体内乳糖代谢Raddr报道用DRV和REV脂质作为半乳糖有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B21,42糖苷透膜包埋乳糖酶,酶源为曲霉。半透膜包埋键连接而成。乳糖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小肠中法受缓冲液浓度、pH值和包被物质及其比例的乳糖酶

8、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再被小肠吸等因素影响。用DRV作为载体的乳糖酶在收。半乳糖比萄萄糖吸收速度更快,两者吸4e保存结果表明10d内20%,保存20d则收系数分别为122和100。葡萄糖进入体内分解65%,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