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

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

ID:38128170

大小:230.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_第1页
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_第2页
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_第3页
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_第4页
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_沈伟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期阅江学刊No.52012年10月YuejiangAcademicJournalOct.2012·专题研究:儒道思想研究·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沈伟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摘要:老子提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负概念“无”,并将其作为“道”的存在方式,而与此相关的“自然”则为“道”的根本属性;继老子之后,庄子进一步将“自然”的意蕴加以扩充,“自然无为”乃成为道家理论的核心所在;郭象则以“性分”思想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对“自然”之义加以引申和发挥。在知识理性、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今天,面对当今社会出现的一系列负面问题,传统的道家自然思想依然展现着其关怀个体生

2、命、社会众生乃至自然全体的人文价值,并依然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关键词:道家;自然;人文价值中图分类号:B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2)05-0076-06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研究和探索,自19世一、老庄的自然思想纪末20世纪初以来从未停止,当一部分全盘接受西方近现代思潮的进步人士对传统文化极尽批判关于老子对“道”的论述,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之能事的时候,另一批骨子里浸透传统文化的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人们也在走向护卫传统文化的极端。时至今日,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关于传统文化现代复兴的相关讨论从未停止,而妙

3、;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传统文化在现代人文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时时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为学人们所提及,但多数讨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老子·第一章》)仅流于表面,甚至还有众多言论根本与传统文化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风马牛不相及。以道家思想为例,大多数论及道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家现代人文价值的论文,对道家思想的论述,往往(《老子·第四章》)浅尝辄止,鲜有更为具体和深入的阐释。本文拟“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象帝之先”等等,无不就道家自然思想这一论题进行初步的讨论,并展在论说“道”作为万物之本原的价值和地位。《老

4、开对其现代社会人文价值及影响的阐述。子》同时提出了“道”的一种存在方式,即“无”。收稿日期:2012-08-16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思政专项课题“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作者简介:沈伟华,男,江苏吴江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民间宗教思想研究。76沈伟华:道家自然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上述引文中的“冲”,即空虚也,“湛”,即没也,无然而不敢为”。也。虽然道是空虚的,但它生成万物却是没有尽这里的“自然”不是与人类文化世界相对的头的,这样一种存在是一种“无”的存在,但它确自然界之自然,而是自然而然,指一切存

5、在的本然[1]实又是存在着的。《老子》将这样一种无限性存状态。关于这一“自然”之意蕴,庄子揭示得更为在的“道”,称为“无”,它“名无而非无”,不是人的精深,他用“天”来解释之,谓:“牛马四足,是谓感性认识所能理解和把握的: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郭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象在解释庄子的“天”之概念的时候,直以“自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释之,他说:一。(《老子·第十四章》)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在《老子》看来,“道”不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听、闻、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岂苍苍之谓搏都不可得道。

6、无象、无声、无形之存在不能以感哉!而或者谓天籁役物使从己也。夫天且不官来认识,而必须以更为神秘的方式来体认。这一能自有,况能有物哉!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点被庄子发扬。庄子说: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莫适为天,谁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无所出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可见、可闻、焉,此天道也。(《庄子·齐物论》郭象注)可言的,均不是恒长之道。《老子》对“道”的形容,他认为“天”只是“自然”的别称。以“天”和“自然”均指向“道”的存在方式,即“无”,可见“无”在《老互释,似乎更能为人们所理解。同时,郭象为了避子》道论中的重要地位。在《老子》看来,能充当宇免将“天

7、”视为“别有一物”的存在,又指明“天”并宙万物之本根的存在只有这种无限性的“道”,即不是指有形可见的苍苍之天。郭象想要证明的是“无”。因为,无限性和无规定性,包含着无限可能物之自然,故而他在概括“天”时,必须要以万物为性,包含着一切存在者,能生出一切存在者。这是对象,试图表明“天”不能脱离万物而独立存在,从老子把“道”视为“无”的哲学性的最深层底蕴。而否定“天”为万物之主宰的形上性质。郭象虽有《老子》之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伟大意义,即以提“天地以万物为体”(《庄子·逍遥游》,郭象注)、“其出“无”的范畴为标志,这一范畴的确立,为后世中有昼夜之常,天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