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

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

ID:38131694

大小:2.81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_第1页
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_第2页
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_第3页
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_第4页
资源描述:

《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智课网雅思备考资料名师心得:如何快速提高雅思阅读和口语成绩所谓的专业词汇,并不是多么的难。这些词汇主要指的是雅思具体的某个话题下所需要考生掌握的一些词汇,更多咨询0371-55637218来到智课这一个月内,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论是自己知识的储备还是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多提升。当然还是需要感谢智课提供给我这么好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反思并且总结,试图找到最好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开开心心轻轻松松把英语学好。一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阅读和口语心得。如何快速突破雅思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词汇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词汇的记忆是必须的,但是记忆词汇的过程

2、又是极端痛苦的。我也深知学生们死记硬背的焦躁与挫败感,有时明明反复记过的词汇仍然印不到脑子里,甚至有把词汇书撕了的冲动。还有情况是在于明明知道自己记过某个词汇,甚至有印象什么时候背过,可偏偏就是到嘴边不记得什么意思了。所以我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另外在课堂上多多重复生词,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我选择把单词制作成小卡片的形式来进行提问,学生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比较好的方法。第一,坚持用英文写随笔,努力把记忆的词汇用进去。只有真正把英语当做一门工具在使用还不是当做一门学科在学习时,大家记忆的词汇才真正活生生的有用

3、,而且受用终身,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应对考试。第二,每天坚持读一个偏学术的英语短篇文章,无需过长,坚持下去,大家会发现很多实用的单词会反复出现。一次两次记不住,五次六次就会有印象,十次以上就再也忘不了了。怎样取得较高的口语成绩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在雅思口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1.口语常用表达:比如说forwhatisworth;totally;prettymuch等。2.专业的话题词汇。首先,第一类的词汇可以简单的称之为万能词汇,具有以下特点:在外国人的对话里会经常的用到。这些词汇可能考生早已熟知,但是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应用。所以,如果想要雅思考7,考生们需要通过与外

4、教的交流或者是看一些国外的剧来积累至少50-70个这样的口语高频词组。而且这些词组非常地道,能够让考官眼前一亮。所谓的专业词汇,并不是多么的难。这些词汇主要指的是雅思具体的某个话题下所需要考生掌握的一些词汇。比如说,环境话题下,学生就必须知道释放二氧化碳怎么说,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怎么用英文表达等。这些词汇数量比不多,只要考生稍加掌握即可。那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以下这几点只要做到了,还是很有希望得高分的。1.发音:中国学生的发音基本上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数,考生们需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元音:学生的元音发音基本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英语交流里,元音起着决

5、定性的作用。因为稍微不对,就会造成误解,让考官想到另一个词或者是感到迷茫。这里,学生可以结合网上的发音教材,课件,进行练习,基本上3周时间即可。口音:对于口音太重的考生,可以采取对比电视剧中的对白,听一句,学一句,模仿其中的发音和口音,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会有质的提高,同时可以将之前错误的发音加以纠正。2.语法:语法错误的纠正其实很简单,就是依靠不断的说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找一个指导,就可以将自己的表达中的错误纠正过来。因为这里所探讨的考生词汇量限,所以相对来说,可能犯的错误就这么几个,所以基本上这个问题2-3周就能根治。3.流利度:针对流利度的问题,这里建议考生可以通

6、过阅读文章来进行。考生可以选择大量的跟雅思内容类似,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演练。每天读上30分钟,把嘴皮子磨滑溜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