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

ID:38134350

大小:192.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_第1页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_第2页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_第3页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_第4页
资源描述: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4期怀化学院学报Vol25No42006年4月JOURNALOFHUAIHUAUNIVERSITYApr.2006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黄世民(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七夕文化一直是文学史上吟咏不衰的主题之一,汉唐以来,有关七夕的诗歌作品一直繁荣不衰。降及宋代,由于时代风会更替,诗歌尚理,词体新变,使得七夕诗词不断变换视角、开拓意境,从而推陈出新,汇成宋代七夕文学独特的景观。关键词:宋代;七夕;诗词;流变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

2、743(2006)04-0111-04TheDevelopmentandChangesofQiXiPoemsinSongDynastyHUANGShi-min(CollegeofLiterature,Hunan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2)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featuresofQiXiPoemsintheSongdynastyby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sofQiXiPoemsineveryperiodTheauthorpointsoutthatbasedonachangeinvie

3、wpoint,developmentoftheartisticconceptionandresponsestothetimespirit,QiXiPoemsinSongdynastyhasbeenweedingthroughtheoldtobringforththenewliteraturesceneKeywords:Songdynasty;QiXi(七夕);poems;changes我国七夕文学的诗歌创作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见为繁富、更为壮观的七夕文学现象,凸显了宋人独特的之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蹊彼织审美情趣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轨迹,为后来节日文

4、学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得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的发展繁荣开启了先机。箱。#汉代古诗十九首!形容牵牛与织女∀盈盈一水间,一、宋初至北宋中叶:七夕诗词在主题和体裁方面脉脉不得语#,句中已融入了民俗与世情交织的诗情画的因革意。汉魏六朝,诗人已利用传说与七夕民俗素材,进行宋初统一政权的建立,把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新阶选取视角、组合典故、融和民俗等技法的变换,创造了六段。宋初至北宋中叶百余年间天下承平,宋王朝统治者朝七夕文学的辉煌。时至唐代,诗歌发展极为繁荣兴采用偃武修文的治国策略,并使之形成普遍的社会风盛,与大唐气象相呼应,七夕诗歌创作进一步拓展与深气,宋史文苑传序!说:∀艺祖(赵

5、匡胤)革命,首用文吏化,成为宋代七夕文学继承的典范和创新的基点。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降及宋代,宋人面对唐诗,犹如一座巨峰,要摆脱唐藩邸,已有好学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诗的藩篱,必须另辟蹊径。宋词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标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至为人臣者,自志,为诗人开拓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七夕文学又获得宋宰相已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1](P2013)代诗人的感应,有了长足发展的支点;七夕传说不仅是焉。#宋初主盟诗坛的官僚文人如徐铉、李日方等,宋代民间讲唱文学阐释、表现、搬演的对象,更成为诗人都是由五代十国入宋的,他们不

6、仅是赵宋开国时期振兴词客重评拓展、借题发挥、自抒胸怀的载体;较之汉唐,文教的骨干,而且也是把应酬诗风带到宋朝来的始作俑宋室君臣多羸弱风气,宋代七夕诗词倾注了更多的理性者。赵宋王朝提倡应酬赠答的诗赋,颂扬圣明,粉饰太思考和时代气息,宋代诗人在主题取意、体裁风格、视角平,君臣宴饮的风气极为盛行,这种风气导致大量七夕变换、意蕴挖掘等多层面作了开拓努力,汇集成宋代更宴饮唱和诗的产生。收稿日期:2005-12-25作者简介:黄世民(1973-),男,苗族,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硕士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112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王禹七夕应制!反映了这一风习及时代心理。浮花催洗严妆面。花上蛛丝寻得遍。颦笑浅。双眸望作为文学侍从,这是王禹写的一首宫廷应制酬唱诗,月牵红线。奕奕天河光不断。有人正在长生殿。暗付[4](P131)诗云:∀斜汉横空瑞气浮,桥边乌鹊侍牵牛。长生殿冷时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长相见。#这首无事,乞巧楼边岁有秋。菡萏晚花清露湿,婵娟新月暮七夕词一改以往凄苦悲怨的惯有意蕴,而用了平常节日[2](P702)烟收。华对祷祝华胥梦,谁道神仙不可求。#∀华喜庆的基调。秦观鹊桥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