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_毛志强

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_毛志强

ID:38137351

大小:138.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_毛志强_第1页
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_毛志强_第2页
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_毛志强_第3页
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_毛志强_第4页
资源描述:

《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_毛志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5期测井技术·311·*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毛志强(石油大学岩石物理实验室·北京)摘要毛志强.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中的相对渗透率模型.测井技术,1998,22(5):311~314通过塔里木盆地某砂岩储层大量相对渗透率实验室测量数据,建立了油相最大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经验关系。经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应用Pirson公式形式作为实用的归一化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为预测储层自然产能及对复杂储层流体性质的正确判别提供了基础。主题词:产能预测相对渗透率实验室数据数学模型地层评价ABSTRACTMaoZhiqiang.ARelativePerme

2、abilityModelforProductivityForecastandFluidIdentificationinReservoirEvaluation.WLT,1998,22(5):311~314BasedonabundantlabmeasurementsonrelativepermeabilityofasandstonereservoirinTarimBasin,anexperimentalrelationbetweentheeffectivepermeabilityandabsolutepermeabilityhasbeenestablished.APirson’s

3、formula-likemodelofrelativepermeabilityhasbeenfoundtobeaccurateandpracticalcomparedwiththemeasurementdata.Thesemodelsprovidepowerfulmeansforproductivityforecastandfluididentificationinsandstonereservoirevaluation.SubjectTerms:productivityforecastrelativepermeabilitylaboratorydatamathematica

4、lmodelformationevaluation众所周知,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评价的关键参数引言之一是油(气)、水相有效渗透率。公式(1)为完善井均测井储层评价工作中,进行储层产能评价和预测匀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径向渗流公式对储层、特别是复杂储层流体性质的正确判别起指导_ReQ=[2πh(Pe-Pw)]/ln()(1)作用。一些出油层与干层、甚至与水层在电性上并没有kRw3明显差异,要对这些层进行正确评价就面临很大困难。式中Q——流量,m/d;譬如,甲、乙、丙3层均具有50%的含油饱和度,但若h——油层厚度,m;这3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有较大差别的Pe——有效供油半径

5、处的油层压力,Pa;话,3层的解释结论可能完全不同。解决这类问题实际Pw——井眼压力,Pa;上首先要解决油、水有效渗透率的问题,了解了有效渗Re——有效供油半径,m;透率就可以对这类储层的产液性质和产能进行有效评Rw——井眼半径,m;价和预测。**_——流体的粘度,cP;**k——流体的有效渗透率,D。*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内容根据公式(1),可以推导出任一油层生产中的含水**非法定计量单位,1cP=0.001Pa·s;1D=9.869×10-1μm2率Fw·312·测井技术1998年Kro_w为标准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图2所表现出的良好相关Fw=1/(

6、1+)(2)Krw_o关系[式(3)]为利用渗透率数据计算油相最大有效渗式中Kro、Krw——分别为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透率提供了依据。_o、_w——分别为油、水的粘度。K1.03o(Swi)=0.282K(3)由于相对渗透率是通过有效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图3为实验样品绝对渗透率与残余油状态下的水定义的,知道了相对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就可以利用相最大渗透率Kw(Sor)之间的双对数关系图。对比图2公式(1)和(2)对储层产能和产液性质进行评价和预和图3,说明Ko(Swi)与Kw(Sor)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测。因为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量和计算易于实现,因系。此,关键是要建立适当的

7、相对渗透率模型以实现上述3.束缚水饱和度与残余油饱和度目标。图4为实验样品束缚水饱和度Swi与残余油饱和储层岩石相对渗透率模型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数度Sor关系。虽然二者的关系离散性较强,但趋势是存据建立,目前实验室建立相对渗透率模型时对测量数在的,并且可得到几点有益的启示。第一,润湿性对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相对渗透率的严格定义,Swi-Sor关系有影响。图4中Sor大于25%的几个数据点将油(水)有效渗透率除以绝对渗透率后与含水饱和度主要来自其中一口井的亲油层段;第二,孔隙结构对等参数建立适当的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