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

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

ID:38140875

大小:694.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3

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_第1页
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_第2页
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_第3页
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_第4页
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梵高《吸烟斗的人》和梁楷《泼墨仙人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梵高《吸烟斗的人》与梁楷《泼墨仙人图》漫谈钱雨奇1000010303城市与环境学院梁楷和他的《泼墨仙人图》梁楷,南宋画家,善画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皆不受,住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1无不惊伏,但传于世者,皆草草之谓之减笔。我最欣赏的人物画就是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整幅画以浓墨巨椽、淋漓的水墨抒写了一个醉意朦胧、憨态可掬的仙人。他飘逸的衣襟是用简单洒脱、一气呵成的水墨铺成,他诙谐的眉眼是用巧笔细描而成,令人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笔墨技艺和对人物神情的准确把握鼓掌

2、叫好。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评价梁楷“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善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云烟笔底春。”梁楷着实是一位富于个性和创造力的画家,他的泼墨人物画和减笔人物画的创新对后世影响极大。个人以为,梁楷这两项创新的核心就是提高了人物画中“意”的重要性,并且提高到了极致。宋代以前的人物画,或者说梁楷之前的人物画,多重外在形貌,工于精雕细琢,而人物的精神却容易被掩盖在繁复的装饰之下。当然强调写意的画派也不在少数,如宋代设置画院,画工“待诏进画”,所作“往往徒务富丽精细,而乏活泼天真”。而士大夫之类官员,则形成了文人画家一流,作

3、画自由,题材多变,亦有重写意而轻写实者。又例如禅宗兴起于中晚唐,对中国传统美学影响甚深,在宋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禅宗画师,他们将禅宗思想融入绘画,主张“无物于物”,导致了画面形式的简化。但是上述两派画师,由于缺少画院画师深厚的绘画功底,徒有一股写意的气势,而缺少把它实现的能力,而这正是梁楷所富有的。梁楷的绘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院体画,后期则是梁楷独创的大写意人物画。梁楷做过画院待诏,接受过画院严格的训练,直接师从贾师古,而贾师古则效法李公麟,所以可说梁楷的艺术渊源是从李公麟那里继承而来的。这从梁楷的《黄庭经神像图》中可

4、以看2出,“梁楷写佛道像,细如毫发,而树点缀则极其洒落。由于梁楷的传世作品大多为减笔画,致使许多人误以为梁楷只画简笔画,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如果没有早期大量的、精细工致的院体画作为练习,画家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提炼人物形象的能力,也不能做到对笔法的如此有力的控制。正如清程正揆《清溪遗集》中所说:“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纯铁杀人者也。”不止是中国画,在西方绘画中也不难找到画家由繁到简,由描摹现实到提炼概括的发展历程。其实在许多领域都是这样,一开始往往是对自然世界中信息的收集,再

5、到总结和概括规律,最后从已有规律中突破创新。梁楷后期绘画,不难看出他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化的中国佛教宗派,公元六世纪初由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所创,传到五祖,发生了南北二宗的分化,由六祖慧能确立了南宗禅。南宗的宗旨是强调修禅者的心灵对外物的决定作用,认为一切法规条文都是人为的建构,讲究“顿悟”,倡导通过个人内心的直觉和自省来进入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禅宗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它在艺术上的目的基本是表现个体心灵的真实感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梁楷在生活中就明显的显示出了禅宗的影响,表现出了狂放不羁、玩世

6、不恭的性格。他终日饮酒作乐,甚至将皇帝赐予的金带挂在树上。而在创作中,他以一种万夫莫敌的勇气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突破了沿袭至今的以线造型的传统,打破了院3体纤细浓艳的画风,自创“疏体”,并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透露出禅机。一如《六祖截竹图》,他将六祖慧能描画成一个衣衫褴褛的樵夫,在斫竹的瞬间得到了顿悟;一如《布袋和尚图》,他以自己对禅宗哲学的领悟,展示了一个开怀大笑、放荡不拘的布袋和尚;一如《泼墨仙人图》,他将自己的张扬的性格融入画中,对这个醉酒仙人的刻画实际上是反映了真实的自我。梁楷不仅实现了文人画师不能充分达到的,通过绘画来展现“

7、意”——包括个人的精神状态、人生价值,还从文人画与院体画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的路。梁楷豪放大胆的风格,不属于院体画的贵族趣味。同时他也不属于放逸的文人画,因为文人画发源于一种官员对平淡天真的风气的倡导,这些人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希望通过自己对书法艺术的领悟来介入绘画,故在文人画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对笔墨的规范、对所谓“文人情趣”的要求。而梁楷的绘画中,很难见到忧国忧民、悲叹国运人生的思想。另外,梁楷的纵横挥洒的气概,并非平常之辈所能达到。杨守敬评《石门颂》“力弱者不能学,胆怯者不敢学”。文人们不具备梁楷的气概,正如他们不敢将皇

8、帝授予的金带挂在树上一样。也有例外,李白曾令“力士脱靴,龙巾拭吐,贵妃捧砚”,高傲不羁,放浪形骸,正好与梁楷颇有共鸣,这也是梁楷所作《李白图》如此生动形象的原因。纵观梁楷的绘画,他在减笔、泼墨的绘画技法上的创新,是服务于他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在绘画前期,他已经对南宋已臻完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