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识繁写简_问题的认识_陈双新

对_识繁写简_问题的认识_陈双新

ID:38140909

大小:95.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对_识繁写简_问题的认识_陈双新_第1页
对_识繁写简_问题的认识_陈双新_第2页
对_识繁写简_问题的认识_陈双新_第3页
对_识繁写简_问题的认识_陈双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_识繁写简_问题的认识_陈双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识繁写简”问题的认识□陈双新安丽娟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的《通繁、简汉字存在的歧义,电脑识别也常发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于2009生错误。我们到处提倡国学,想教孩子从年8月12日至31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小读点古诗词、古文,由于青年人没有机《字表》明确表示“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会接触繁体字,阅读古人著作时发生隔这可以说是对近几年不少文化人士提出的阂,看不下去。”他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复繁”主张的正面回应。《字表》征求意度,认为“如果识繁用简能够做到,中国见过程中,继续主张恢复繁体字的声音不文化就不会中断,不会形成断层”。任先生多,但

2、主张“识繁写简”者依然不少,尤在该文中还提出了“用简识繁”的补救办其是《字表》后附了《简繁汉字对照表》,法,“在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遇到简显示了“简化字与相应繁体字的对应关体与繁体发生歧义的字时,简化字旁用括系”,各界对其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这是弧注出该繁体字。老师不必专门讲,也不为“识繁写简”服务。我认为,无论从古列入学生考核内容。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籍阅读还是从两岸交往的角度来说,“识经过十二年的熏陶,只需耳濡目染,不知繁写简”都很有必要,不少人士已经如此,不觉地能认识不少繁体字。这等于在全国但作为国家的文字政策或规定,则不可。做了一项国学普及,中

3、国的古文、古诗词、古小说,人人可以方便阅读”。季羡林先生“识繁写简”的提出也曾说自己一向认为“今天的青年,如果上个世纪80年代,汉字现代化研究会想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特别是如果想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袁晓园就提出过“识一点学问的话,则必须能认识繁体字。某繁写简”的主张。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方人说的‘识繁写简’一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面的提法呈逐渐增多之势。著名哲学家、因为无论把简化字推广到什么程度,决不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汉字识能把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都简体化了,那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一文中指出:“由于是无法想象的事”;“读点繁体字的书是事|18|出必要理

4、有固然的。对于繁、简汉字,应文,甚至是更早的象形文字,恐怕怎么也该使所有学生及国人做到识繁写简。繁体轮不到繁体字”,“使用简体字,并不会对字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文我们传承中国文化构成根本性障碍”。字,是正体字,是中华民族生命繁衍的文无论是提倡“识繁写简”,还是“建议化符号,而绝非洪水猛兽。”(《风风雨雨一在小学增设繁体字”的提案,其出发点都百年——季羡林自选集》)是继承传统文化。他们一致认为“繁体字除此之外,近些年的政协会议提案中是中国文化的根”,要继承传统文化就要读也多次出现“识繁写简”或在小学教授繁懂古籍,而要读懂古籍就必须认识繁体字。体字的

5、内容,如《中小学应实行繁、简汉繁、简汉字在记录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字“两学一用”制度》(2004年2月,北京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建议在中小学文字是承载、传播言语文化的工具。教育阶段,让学生同时学习繁体字与简化文字的发明创造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的蒙昧字,繁、简字一起教;《小学增设繁体字教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自从文字诞生以育的提案》(2008年全国“两会”)认为,后,极大地拓展了言语文化的传播范围和“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保存时空。最早记载汉语文化的成体系的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汉字是甲骨文,以后有金文、小篆、隶书、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

6、种进步的表现,楷书等。汉字楷化以后,繁体字作为记录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为保存我国光辉灿因而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烂的传统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世纪50年代,大陆实行汉字改革,简化字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作为我国的法定规范字,开始记录中华民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族的文化。正是由于汉字可以沟通古今,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才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兴旺都有好处”。这些提案的提出者和话根据一般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题本身都很受

7、关注,影响自然很大。赞成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反对的都大有人在。翟春阳就表示了反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对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提案有悖常识,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属于质量不高的提案,实际上是一种参政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议政的资源浪费”。章淑平也认为“这些明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星委员们混淆了一个概念,即把文字当成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了文化本身。殊不知,文字仅仅是文化的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一种载体或传承工具”,“如果文字即等于的结晶。文化,那‘中国

8、文化的根’就应该是甲骨“汉字是世界各民族文字中最具特殊|19|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