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研究

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研究

ID:3814607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研究_第1页
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研究_第2页
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研究【摘要】以《沙家浜》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作为革命时代的典型文学样式,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尚与审美格调,曾经广为传播。进入新时期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风光不再,在新的审美原则与价值标准下,它们甚至遭到抛弃。但自19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这些作品又卷土重来,或以小说的重写,或以影像的再造,重试华彩,再展新颜,带给人们多样化的审美感受与文化想象。本文研究了清唱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关键词】《沙家浜》;音乐;创作《沙家浜》的基本人物

2、与故事背景与原作出入不大,但是作家对原作的故事情节做了很大的改动,大大弱化了小说的意识形态色彩。小说写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与胡司令“偷情”,同时还喜欢上了新四军的郭建光。在她的撮合下,胡司令帮助郭建光营救被日军抓走的新四军伤员。阿庆因为妻子的“不忠”,自己也和一个寡妇偷偷来往,并且生育一子,但结果儿子却被日军打死,他自己也中了日军的毒弹,考虑到自己生命不能维持长久,他自告奋勇担当勇士,在营救伤员的战斗中献出了生命。小说发表之后批评者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观点,而支持者——除作者外还包括原刊发小说的编辑等

3、人则认为对小说批评是不合适的、值得商榷的。一、《沙家浜》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大凡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京剧样板戏有清晰记忆的人,每当说到京剧《沙家浜》时,都会想起其中的《智斗》、《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精彩唱段。但是,不是知内情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参加该剧音乐创作的重要成员之一陆松龄名字。然而,说到当年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创作,必须要记住陆松龄在《沙》剧音乐创作中的贡献。1963年,在全国大力提倡创作现代戏的氛围之下,北京京剧院决定将上海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京剧《地下联络

4、员》。为了在该剧中尽多地体现出创新之处,剧团领导对该剧的音乐唱腔设计提出了要做到更新、更美、更精炼、更动听和更有感染力的要求。在该剧彩排时,特别请来了相关部门审查,审查结果要求剧团继续修改,因此该剧没有对外公演。经过一系列修改之后,京剧《地下联络员》又易名为《芦荡火种》,作为北京京剧院推出的新剧目参加了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此剧一面世便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影响。1964年,毛泽东主席在观看了现代京剧《芦荡火种》之后,指出该剧要突出武装斗争,剧名改为《沙家浜》。于是,《沙家浜》的主题思想、剧本

5、结构和舞台美术等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动。音乐唱腔部分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该剧的幕前曲、幕间曲、场景音乐和伴奏音乐、合唱以及所有的唱腔、音乐及配器既要突破传统具备强烈的时代感,又要不脱离京剧特点,唱腔要符合人物特征。此外,由于传统的乐队及其音乐、唱腔和板式等,不能适应该剧思想内容展现的需求,也完成不了该剧音乐要表现的创新精神,所以,整个乐队改为中西混合的编制。《沙家浜》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检验,广大的观众对于《沙家浜》一剧中的许多经典的唱段依旧耳熟能详,广为传唱。这些唱段是包括

6、陆松龄在内的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1965年初,原中央乐团(现在的国家交响乐团)要将京剧《沙家浜》音乐改编成交响音乐《沙家浜》。为此,中央乐团的团长、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找到北京京剧院的党委商谈此事。经过商量,决定由陆松龄给予全力配合,其后李德伦又亲自到陆松龄家中具体商讨创作事宜,自此之后,陆松龄与李德伦等人合作完成了交响音乐《沙家浜》的音乐创作。交响音乐《沙家浜》开始的序曲合唱(高拨子唱段)、中间的女高音唱段和尾声合唱部分,都由陆松龄创作完成。另外整个交响音乐的结构布局也由陆松龄安排设计。在排练的过程中

7、,陆松龄每次都要到现场参与具体的指导和排练。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前来北京京剧院观看中央乐团的排练,当他听到由陆松龄创作的合唱段落“三九年……”时,非常欣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把京剧音乐融入到交响音乐的创作之中,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二、《沙家浜》音乐的创新之处在传统京剧中是没有合唱的,而在《沙》中,由陆松龄创作的合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不仅与剧中的情景水乳交融丝毫没有“别扭”之感,而且起到了烘托气氛、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凝聚力量的极佳效果。这段融入西洋作曲技法又具有京腔京韵特点的经典合唱,成为了在当

8、时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合唱段落。在这段合唱的创作构思中,陆松龄当时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该场推向高潮,怎样将新四军十八位伤病员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刻画出来,于是,他转变了创作思维,大胆地吸收和运用了西洋作曲技法,例如,运用了进行曲的节奏,在旋律上运用了模进的手法,在板式的运用上,先由郭建光的导板引出,紧接着流水板的合唱跟随,在速度、板式的交替运用中既展现了新四军战士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又为我们展示了现代京剧音乐创作中可以突破和创新的广阔空间。客观的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