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主_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_张传燧

自由自主_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_张传燧

ID:38148015

大小:1.08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自由自主_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_张传燧_第1页
自由自主_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_张传燧_第2页
自由自主_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_张传燧_第3页
自由自主_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_张传燧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由自主_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_张传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总第89期)自由自主: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12张传燧,邓素文(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游离于科举之外,以道德人格涵养为目的,以对个体内在素质的高度关照为特色,以教育教学的自由自主为精神。重新解读书院教育及其精神,不仅必然会引发我们对当代大学教育的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而且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也会具有很多

2、有益启示。[关键词]书院;自由自主;教育精神;现代启示[中图分类号]G64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5)01-0005-04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之所以历经千年弦歌不出:书院之设,所以讲明正学,造就人才,处则绝,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在于其教育教学的望重乡邦,出则泽施于人,非仅为工文藻、取科[2]自由自主性。即使作为规矩禁防之用的学规,名、扬声誉已也。可见,书院教育在于讲求内其宗旨也在于揭示书院的教育方针,阐明书院对学在的精神,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在科举

3、肆虐生进德广业的要求,关键则在于使学生自知自觉,之时,也不为其所动,不与流俗为伍,仍然坚持着而非他人设之而使学生有所持循的强制性意味。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仁义道德理想如朱熹所言:学规在于使诸君相与讲明遵守而责和对现世的终极关怀。这当然是与儒家的传统分不之于身(朱子大全七十四页17上下)。书院教开的。孔子就以培养弘道、志道之士为己育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然养成,是与其特有的游离于任,并以得道与否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科举之外以道德涵养为核心的教育目的分不开的。要准则。正如他的学生子夏所说:百

4、工居肆以成书院教育以育德为先,讲求在洒扫应对之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大学节中体认天理,涵养道德,强调学生的德化。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正如王文清在岳麓书院学箴中所说:告我同善,以达到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为最高境域。中侪,学先孝弟。景彼古人,明天察地。随分自尽,庸也说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1]殷勤问视。一念之诚,亦可养志。书院教育宗谓教。修道也正是书院教育的意旨所在。古人之法,在于培养古人所称道的仁人、君书院教育既以培养学生德性为

5、旨归,而仁德的子。清代以降,科举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官学日施为在于学生的自觉自愿,自由自主。孔子如是渐成为其附庸,考其学业,科举之外无他业;窥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其志虑,求取功名之外无他志(汤成烈书院,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学校篇上,经世文续篇卷一二九,乾隆五年为仁完全由自己,不在外人。孟子也说:所以谓十月)。官学教育一味沉沦于追求功名利禄,对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培养人材而言已形同虚设。基于此,书院当仁不皆有怵惕、恻隐

6、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让,辅学校之不及,而范之以仁义伦理之归,申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之以诗书礼乐之教,将俾天下人材陶冶而成就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处为学儒,出为名臣,由此其选取也(葛其仁可见,儒家的所谓仁德只是人的一种内在本质,发书院议,味经斋文集卷一)。清代杨锡绂就任自人的内端,虽靠后天的学习体认得以存养扩充,湖南巡抚时在所订的岳麓书院学规引言中指以求得个人的美善和社会的福祉,但必须因势利[收稿日期]2004-12-30[作者简介]张传燧(

7、1956-),男,贵州石阡人,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中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6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总第89期)导,依其自然。任何外在力量,如果不由自身加以宏,色庄而气怡。人之有善,不啻己有。过焉,曰未[3]内化,都是无法形成个体的德性的。在此前提下,必其本心,当徐察之见义必为,勇不可夺;书院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王文清文章品行,望重乡国者,咸为足下首屈一[3]引导点拨、提示

8、启发,特别注重学生自主性、积极指;人称张凤山先生之才充养完粹,先生之学性的发挥,教师与学生民主共商,平等相交。该博深邃,先生之心真实无伪,先生之守始终不易;[3]书院教育以自学为主。教师只择其一二进行精而且笃于孝友,诚于接人,勤于作士;李天柱立[3][3]讲,主要由学生自修思考。如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品端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