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

ID:38148367

大小:411.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_第1页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_第2页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_第3页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_第4页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5期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Vo1.25No.52009年9月GeographyandGeo—InformationScienceSeptember2009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温小浩,李保生,郑琰明,杜恕环,牛东风,李后信。,叶建萍(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lO631;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1;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摘要:岭南东江流域临江剖面含~套总厚约4.35m的弱网纹红土和强网纹红土,其顶部年龄为71

2、.4O±6.60TLkaB.P.,近底部50cm年龄为99.1O±5.9O0SLkaB.P.。粒度结果显示,弱网纹红土和强网纹红土都为粉砂质粘土,但前者颗粒比后者要粗,前者含较多的砂(>50m),在粒度频率分布上呈显著双峰态;后者含较多粉砂和粘土,呈近似单峰态。以粘土或胶体粘土含量反映的强、弱网纹红土的风化程度与深海Specmap和Sulusea氧同位素曲线指示的末次间冰期一末次冰期早期的全球冰量和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的趋势均颇为相似。这些证据表明,临江剖面网纹红土的形成时代应属晚更新世,即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期早期。关键词:东江流域;临江

3、剖面;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粒度特征中图分类号:S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04(2009)05—0059—05红土。为此,选择该流域一剖面(称之为“临江剖0引言面”)进行系统采样和实验分析,结合已测年代数据2o世纪20—30年代德日进(PTeilharddeChar—及其邻近地区相关红土地层的新材料,对该剖面网din)和杨钟健(YoungCC)在调查广东、广西新生代纹红土的形成时代、粒度特征等做初步探讨。地层时曾论及华南红土(包括网纹红土),将一些盆1研究区概况与剖面地层地里黑质砖红壤化扇形堆积的砖红壤称为“原生的蠕

4、虫状砖红壤”,其地层和时代相当于长江中下游1.1研究区概况“雨花台壤土”和华北“泥河湾湖相沉积。1947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年李四光在《冰期之庐山》中提出,庐山上的含砾网北回归线横穿该流域。NNE—SSw向的莲花山、罗浮纹红土属第四纪最早一次冰期之“鄱阳冰期”的冰碛山、九连山自东向西平行排列,盆地内多200500m物[3]。此后直到2O世纪90年代,一方面,不同学者的低山丘陵,往南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地表出露地对于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仍存较大争议];层主要为花岗岩、砂页岩和紫红色砂岩及其上发育另一方面,7O年代特

5、别是9O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的数十至数百米的红色风化壳口,地带性土壤主要我国南方多个网纹红土地层中相继发现大量旧石为赤红壤(海拔<300m的低丘和山脚)、山地红壤器[7]。在这种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始探讨网纹红土(300~500m的低山丘陵)、山地黄壤(500~900m的形成时代、理化性质、成因机制及其反映的古气候的中低山),气候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环境等_8,上述研究为深入研究包括网纹红土在1.2临江剖面网纹红土地层内的南方红色风化壳提供了科学价值。临江剖面(23。34N,114。38E)(图1)位于河源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长江

6、以南、南岭以市紫金县临江镇东江左岸一级阶地,海拔25~30m,北中亚热带,且往往认为是中或早更新世网纹红该网纹红土厚约4.35m,上覆一套厚约4.65m黄土Ell-13]。前人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广东一些河流阶橙色土和棕黄色土,详细描述如下(图2):地同样发育了一套网纹红土(或“花斑粘土”)[15,16],LJ7(3.5z~4.64m)粘质黄橙色土(7.5YR6/8),团块但对网纹红土形成时代、物质特征等所知甚少[1。状,致密、紧实,无层理,粘性较强;近年来,笔者等在广东东江流域进行红土考察时,注LJ8(4.64~5.80m)弱网纹红土,亮

7、棕红色土(5YR5/意到该河流一级阶地上堆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网纹8),发育较弱的斑点状网纹,团块状,紧实,无层理;收稿日期:20O9—03—_31;修订日期:20O9—6—3O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13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705740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720206);中国科学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室开放基金项目(SKLLQG080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一Sw一118)作者简介:温小浩(1979一),男,博

8、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演变与热带亚热带地貌。*通讯作者E—mai1:libsh@scnu.edu.cn第6O页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5卷LJ9(5.8O~9.oom)强网纹红土,亮棕红色与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