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临床价值

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临床价值

ID:38151493

大小:513.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临床价值_第1页
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临床价值_第2页
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临床价值_第3页
资源描述:

《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临床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潍坊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2卷第6期449造成左束支传阻滞,削弱左室球体的协调性运动,降低脉途径置人被动电极导线,调至右心室心尖部,如果阈心脏功能,使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更加降低。室间隔起值满意,即调整张力固定电极。如果阈值在1.0以上搏有利于左右心室协调运动_1,接近生理性自身左则放弃该位置寻找其它部位。心房和心室都达到理想右心室协调运动的方式,但需要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来的位置固定后再复测阈值、阻抗、感知等各项参数。完成。同时,被动固定电极导线需要平卧72h,给患者1.4随访出院后第2,6个月进行随访,所有的随访带来诸多不适及并发症。探索临床

2、应用主动电极的安数据填写在病例报告表中。全、可靠性及价值。1.5统计学方法定量资料采用均数-4-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及MicroSoftExcel软件进1资料与方法行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比较(组问方差齐时)采用1.1患者资料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需StudentS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要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5例,其中,男29例,2结果女36例,年龄41~85(69.6-4-18.8)岁。所有患者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者严重心力衰竭需要安置体内埋藏主动电极间隔组、主动电极心尖组和被动电极组式心

3、脏起搏器,符合起搏器置人的I或者I1a类适应组间参数比较没有差异,见表1。在出院后第2,6个证。随机入选主动电极41例,行右心室问隔部起搏月随访的起搏阈值与置人时比较也没有差异,见表2。(主动电极间隔组)19例,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主动只有被动电极组1例在手术后2d发现电极脱位,可能电极心尖组)22例;被动电极组24例,行右心室心尖和置入时张力有关。主动电极问隔组置入时间和曝光部起搏。时问较主动电极心尖组、被动电极组明显延长;主动电1.2起搏系统使用Medtronic,BIOTRONIK两种不极心尖组与被动电极组比较没有差异,见表3。3组患

4、同品牌起搏器。心室电极分别为:主动电极者均没有出现电极穿孔致心包压塞的并发症。BIOTRONIKSetrxS60;MedtronicCAPSUREFIX(R)NOVUS5076-58cm。被动电极BIOTRONIKSeloxST表1主动电极间隔组、主动电极心尖组和被动电极60;MedtronicCAPSURE(R)SENSE4074-58cm。组起搏阈值等参数结果1.3起搏导线的置入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导线均选用主动固定电极,常规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主动电极导线,先用弯钢丝把心室电极送人右心室流出道,在左前斜45。透视下,确定电极头

5、端和心室间隔部垂直位,在右前斜30。透视下,确定电极头端和心室间隔部位置位,再进一步连接心电图观察I,表2主动电极间隔组、主动电极心尖组和被动电极aVL导联主波向下。位置确定后,如果阈值满意,即将组起搏阈值出院后第2,6个月结果(x±s,V)螺旋电极旋人心肌固定并调整张力固定电极。主动电极间隔部位置人,先要进入肺动脉,然后回撤至右心室流出道比较容易到位,不要刻意追求电极放置在高位,高位虽更接近生理点,但是高位在肺动脉圆锥下方,摆动幅度较大,且该部位为膜部组织而心肌组织较少,使电极固定困难,起搏阈值较高、易脱位。因此,主动电表3主动电极间隔组

6、、主动电极心尖组和被动电极极置在室间隔中部最理想。右心室心尖部部起搏导线组置入时间和曝光时间比较(x±5,t/min)主动固定电极,常规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主动电极导线,调至右心室心尖部,如果阈值满意,即将螺旋电极旋人心肌固定并调整张力固定电极。右心室心尖部部起搏导线被动电极,常规穿刺右侧锁骨下静与主动电极间隔组比较,P<0.05450ActaAcadMedWeifan~VoZ.32Ⅳ0.62010发生电极脱位,考虑与张力和咳嗽有关。3讨论本研究发现,采用主动电极无论右心室间隔部或自ArneLarsson于1958年10月8Et因Ⅲ。

7、房室传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都是可行的、可靠的,在预防围手术导阻滞植人VOO起搏器以来,起搏器有了迅猛的发期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展,由非生理性起搏到生理性起搏。起搏电极也得到部起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主动电极心尖组和了不断的更新,由单极电极到双极电极,由被动电极到被动电极组相比在电极脱位、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主动电极(螺旋电极),再有更贴近正常心脏传导顺序有明显优势。因此,应用主动电极右心室起搏是可行、的间隔部位起搏。因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因为起搏点与可靠的,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开展右心室间隔部希浦系统靠近,刺激引起双心室

8、除极与复极的同步性起搏是生理起搏今后发展的趋势。较心尖部明显改善,邻近的刺激激动了心脏正常的传导系统,导致较正常的心室收缩I2j。而右心室心尖[参考文献]部起搏可以造成左束支传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