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

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

ID:38157319

大小:275.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_第1页
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_第2页
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_第3页
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_第4页
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1期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21No112002年2月JOURNALOFHUIZHOUUNIVERSITYFeb12002沈从文散文审美特色简论王向阳(娄底师专中文系 湖南娄底 417000)【摘 要】 沈从文的散文和小说一样,是他精心营构的艺术世界。水,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中心意象;色彩,是其情感寄托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散文语言灵动多变,句式结构别具一格,透显出一种平淡而厚腴的独特风格。【关键词】 沈从文散文;意象;色彩;生命自主。中图分类号:I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2、1-5934(2002)01-0035-06新时期以来,沈从文作为“大家”的文学品格已被文艺界认同。他在小说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成为评论界瞩目的焦点。不仅如此,沈从文的散文与其小说一样,也是他精心营构的艺术世界。倘徉于沈从文的散文世界,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如画风光,如诗景物,还可以聆听唧唧虫鸣,嘤嘤鸟唱,汩汩水流。他那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行云流水的文字,四字格句式的运用,声韵节奏的安排,标点的控制,色彩的调配,把天籁都织进字里行间,组成有光有声有色、亦诗亦乐亦画的瑰丽多姿、形象生动的湘西乡土风景画和生命哲思

3、意识的图景。他用一支如椽巨笔,建构了他独特的散文美学品格:阳刚与阴柔相济,朴素与厚腴互补,词句灵活,色彩清丽。  一、“水”———沈从文人格和文格的象征“水”,作为沈从文散文中的一种审美实体,与沈从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呈现出作家丰富的艺术个性,并折射出作家对湘西本土文化洞悉和思考的深度。可以说,水饱浸了沈从文个我独特的审美情感,洋溢着内在的生命激情,并负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水拥有咀嚼不尽的审美意蕴和无穷的隐喻旨意,它通体所散发的都是沈从文独特的个性光辉。水,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十分重要且审美蕴含十分丰

4、富的意象。特别是在其散文集《湘行散记》和《湘西》中随处可见这个柔濡的物什。它如同人一样存在着,它的形貌、性格、感情乃至呼吸,都可感、可闻、可见这种感觉,自然来自只有沈从文才写得出的那些描写水的文字,以及那些弥漫于人物中间的水的气氛,水的气质,水的色彩。它让人感到水的流动,水的生命。沈从文对“一派清波”有那么多亲切、深入、独特的认识,他是水的知音,他理解水,深谙水的性格。所以,他笔下的水,绝不仅仅是景物环境的衬托,而是造就他散文独特个性的重要的审美意象。收稿日期:2001-04-12作者简介:王向阳(19

5、69-),男,湖南娄底师专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湘籍作家研究。35第22卷                     王向阳 沈从文散审美特色简论对于散文集《湘行散记》来说,“水”可以说是它的灵感和生命。全集十三篇文章,是作者在1934年冬重返阔别十一年之久的故乡时在溯沅江上行时的实录;而对于《湘西》来说,“水”则是它的内涵。作者在1933年取道去云南时,在沅江附近住了四个月,因有感于时尚和社会的变动而写的,全集几乎全是发自水上之作。这两个集子中的散文大都精心营造了水这一生动意象。在作者笔下,湘西

6、的世界因水而显得静穆,充满柔情;而另一方面,与这静柔相对立的是湘西生命的张扬与雄悍。从沈从文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身上分明可以看到水的影子。水造就了人物形象的性格,水的自然品性与人物性格出现了同化现象。《虎雏再遇记》中的“虎雏”、《1934年元月18日》中的“老头”等人物都有水的品性,他们蓬勃进取,坚韧执着,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自强精神,恰好与水的奔流不息、一往无前的自然品性相契合。“虎雏”在大城市文明的侵淫下差点丧失个性,而一旦放归山泽则蛮勇刚健;“老头”“牙齿已脱,白发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一样健壮,那样

7、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执着。”假如说。整个湘西是体现了水的柔弱,静美,那生长在湘西的生命则显示了水的刚健与动态之美———“吊脚楼”里柔静的夭夭,具有阴刚之气雄强的牛保,他们无一不是受水的哺育和恩爱,他们都是水的化身,都有着水的特性。在《湘西》里,沈从文这样描写修路的女子:“在轻轻细雨里,一个外来人眼见到这种情形,必不免在赞美中轻轻叹息,天时常是那么把山和水和人都笼罩在一种似雨似雾使人微感凄凉的情调里,然而却无处不可以见出‘生命’在这个地方有光辉的一面。”在这里,沈从文自然地

8、将山与水与人联系作一起,给人一种人水合一的感觉,同时又突出了意象的主体。这种描写让人读来回肠荡气,胸襟开阔,其原因就在于作家所流露的是一种对水的情不自禁而自然奔淌的真挚的深情,一种对水的柔韧精神的领悟。当作家的精神与水物象相契合时,作品就有了超越于物象之外的更丰富的韵味。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在作家的心目中,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之水了,而是具有了生命的意味。作家对水倾注了无限深情,他从不满足于写水的外在形态,而是把自己与水融合在一起,以赤子之心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