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

ID:38161229

大小:693.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8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_第1页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_第2页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_第3页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_第4页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0卷第6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月Vol.40No.6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Nov.2007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王晓宁(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传播的即时性、内容的真实性、信息的原创性、媒体的权威性、格调的高雅性影响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提高网络媒体公信力,需要政府、网络媒体、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主要包括:完善管理体制,避免新闻传播中的杂乱无序状态;完善采编制度,加强网站的自律机制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

2、质,建立专业的采编队伍;健全、完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提高媒体素养,树立人人都是把关人的理念。维系网络媒体公信力必须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栏目,建立品牌网站。关键词:网络媒体;公信力;品牌;受众需求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07)06-0154-052007年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公信力不仅仅是媒体IC)发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的一种属性,更多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中国内地网民总人数已相对于特定社会期待与角色规

3、定的能力和品质,属于达1.62亿人,仅次于美国2.11亿人的网民规模,位居关系范畴[1]。媒体公信力实质上是受传双方心理世界第二。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12.3%。这些都互动行为的体现,媒体公信力的内涵就是媒体是否满说明,互联网的扩散在中国已经达到了临界点,进入了足公众对媒体这一特定职业群体的角色期待以及在多快速增长阶段,在未来的三五年中,我国的上网人数将大程度上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同。换句话说,也就是那会急剧增长。些与特定的社会角色相对应并能够博取公众认同感的但是,调查也表明,网民对互联网信任度较低,只能力和品质,才是媒体公信力的构成因素。有1/3(35.1%)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

4、而且,网网络媒体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群体,必然具有特民学历越高,对互联网表现得越不信任。初中以下的定的社会功能以及为实现这些社会功能所应具有的基网民中几乎有一半(45.9%)对互联网表示信任;到大本职业伦理规范,这是公众对网络媒体的基本期待,也学本科学历,信任度已经下降到3成(29.6%),大约有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基本内涵。第20次中国互联网一半的网民认为网络内容有七成是不可信的。可见,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互联网功能已经至少拓展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还偏低。到四个方面:信息渠道、沟通、娱乐和生活助手功能。网民过于不信任互联网的现实,可能对很多互联以互联网为媒体的网络媒体

5、,具有传播的快速性、时间网应用的普及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非网民对的自由性、空间的全球性、传播的交互性和方式的多样互联网的涉足。网络媒体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性等特征。考察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就是要考察网络所强社会公信力。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同志传递的信息是否及时、真实、客观、准确;是否能够得到曾经特别强调,网络媒体必须加强管理,承担起社会责受众的普遍认可和信赖,在受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度、任,提高社会公信力。切实恢复和增强网络媒体的公权威性和影响力;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信力,维护和提升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形象,成为将公众最想知道的信息第一时间内准确地告诉他们,

6、摆在广大网络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评价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重要尺度。对于媒体公信力,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具体来说,影响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因素有如下几点:1学者们在早期认为,媒体公信力是媒体本身的第一,传播的即时性。这是网络媒体建立其公信一种属性,是媒体赢得社会信任的种种特质。但是越力的首要途径。网络传播是数字化传播,具有快速、同收稿日期:2007-08-20作者简介:王晓宁(1974-),女,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154步传播的特点,高效的信息处理是创立互联网的初衷,逐渐转向生活方式、著名人物、娱乐和名人犯罪及丑所以网络媒体第一要强调的特性就是它的即时性。闻

7、,而离开政治和国际事务;网络新闻同质化现象严因特网的即时传播使大众传播进一步以时效为生命,重,大量的新闻报道依靠摘抄、拼贴构成;片面追求商进一步把准确、及时的信息传送给受众。网上传播的业利益,假新闻、不良信息频繁出现;深度报道相对少,速度能够达到与事件的发生几乎同步,因特网的实时动态新闻多,网络特性和数字化特性没有充分体现,缺传播使广播电视原来相对于印刷媒体的时效优势失去乏多媒体动态信息,与读者即时交互性功能欠缺[5]。了部分光彩。拥有第一时效者将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