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住房

城市农民工住房

ID:38164580

大小:1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城市农民工住房_第1页
城市农民工住房_第2页
城市农民工住房_第3页
城市农民工住房_第4页
城市农民工住房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农民工住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卷第5期石家庄学院学报Vol.8,No.52006年9月JournalofShijiazhuangUniversitySep.2006城市农民工的住房李斌,王晓京(中南大学社会学系,长沙410083)摘要:中国农民工长期工作在城市,从事各种职业,技术水平也高低不同。但是,他们的居住条件却惊人类似,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住房设施简陋、环境差,同质性强,居住模式以集体居住为主,居住伙伴多为同伴民工,家庭形式居住的农民工只占23.3%。尽管居住方面处于绝对剥夺状态,农民工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仍然表现出中度的满

2、意水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他们选择的参照群体为同类民工,而且认同当前的市场分配逻辑。但是当结果公平分配原则被他们更多认知的时候,他们的相对剥夺感会极大提升,由此产生的后果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巨大挑战。关键词:农民工;住房;剥夺中图分类号:C913.31文献表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7(22006)05-0016-06地。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一、研究背景及假设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中国城市住房制度具有特别强的分割性,每一一。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特别是

3、民营企种制度都硬性地将某一部分人排斥在外,使受排斥业的快速发展,宁波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民工。2003者处于不利地位。[1]过去20多年,中国城市在住房年末,该市外来人口己达170余万,外来农民工140改革过程中推出了许多改革模式。如:(1)从“提租万左右。[3]补贴”入手,建立住房基金,促进居民个人买房、建房吴维平、王汉生曾经对上海和北京农民工的住的模式;(2)从以优惠价出售旧公房入手,建立住宅房作过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市住房的主要类型为基金,促进提租,发展个人建房模式;(3)从新增量的租赁房、工棚和单位宿舍

4、三类。[4]92-110遵循这一研究住房制度改革入手,通过推行新建公房、向个人出售结论,本研究也选择了这三类房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和“新房新租”,带动现存量的住房制度改革;(4)小对象,调查中发现这三类住房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步提租、无补贴思路;(5)“以息抵租”模式,即根据住农民工在城市住房的全貌。有人曾对宁波市61家宅的价值和使用状况由住户向产权单位缴纳抵押企事业单位200名农民工的住房作过简单调查,发金,用抵押金的利息冲抵房租;(6)“小补提租,双向现单位给农民工解决住房和农民工自己租房的分别负担,新建住宅

5、资金统筹”的思路;(7)现有住房的占到51.30%和32.17%,[5]而单位解决住房最多的形“小步渐进”式改革与新增住房的“大步就位”式改革式主要是单位宿舍和工地上的工棚(又称“活动相结合的思路,对旧、新住房分别对待。[2]179-180所有房”)。本研究从这三类房的农民工中分别随机选择这些改革措施没有一项涉及到在城市工作的数以亿了20名,一共60名。这些调查对象的属性为:男性计的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农民工的住房被排斥在中37名,女性23名;40名已经结婚,20名未婚;年龄国城市住房体系以外。在18-24岁

6、之间的有16名,25-34岁之间的28名,本研究选择的调查地点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波35-44岁之间的15名,45岁以上的1名;建筑业从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工业基业者20名,服务业从业者19名,私有企业从业者收稿日期:2006-07-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SH019)作者简介:李斌(1963-),男,湖南武冈人,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城乡住房与社会分层、社会政策。第5期李斌,王晓京:城市农民工的住房17准。②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尽管居住在自租房

7、内的19名,零售业2名;小学文化程度的7名,初中文化程度的46名,高中7名。他们分别来自安徽(16农民工居住条件相对好于单位宿舍,而居住在单位名),贵州(4名),河南(3名),湖北(7名),湖南(11宿舍的农民工相对好于工棚里的农民工,但是农民名),江苏(1名),江西(4名)山东(1名),四川(5工的住房在过去5年内始终维持在接近甚至低于生名),浙江(8名)。因此可以认为,笔者基本可以从上存标准的水平,人均住房面积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述属性推断当今农民工的总体特征。准,见表1。论文提出的基本假设是:(1)与城

8、市居民的居住另外,据2000年3-4月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条件改善相一致,农民工的住房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市房地产交易互换中心对武汉市778户外来人员的一个改善过程;(2)与早期的农民工比较,后继的农住房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2.05%的家庭民工越来越注重自己在城市里居住条件的改进;(3)承租较大面积的住房(80平方米以上),24.15%的家农民工认同城市住房体系,相对剥夺感弱;(4)与社庭住房和营业用房合在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