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

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

ID:38168361

大小:239.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_第1页
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_第2页
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_第3页
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一一《中国茶馆的流变与未来走向》序言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陈文华自从茶文化复兴热潮在大陆两岸兴起之后,至今已有30来年,硕果累累,成绩辉煌。其中最为辉煌的成就之一,应该就是茶艺馆的出现。自1977年在台北出现的第一家茶艺馆到现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到10万家左右,从业人员以百万计,这成绩确实是喜人,也是惊人的。如今茶艺馆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并且形成一支专业队伍——茶艺师,国家为此专门制定职业标准,正式颁布执行,这在世界上是独有的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应该给以足够的评价。当荼艺馆发展到一定时期、一定规模之后,人们就会想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要求

2、进行总结和研究,探索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企图掌握它的未来走向,以利于今后的发展。于是就有。许多专家动笔撰写了众多有关茶馆的著作,仅就我手边而言,至少有十部以上大小不一的《中国茶馆》、《茶馆》、《茶馆闲情》、《茶馆风景》等书名的专书。现在刘清荣先生又为大家献上了另一部专著《中国茶馆的流变与未来走向》,相信也会受到业界的欢迎。刘清荣先生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考古专业出身,长期研究农业考古和茶文化,撰写、发表过很多茶文化的研究文章。200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将“荼文化学”列为重点学科之一,我授命为学科带头人,刘清荣先生即为学科组成员之一。学科组要求成员在三年期限内每人至少

3、要独立完成一本专著,他就选择“中国茶馆”为研究课题,并在2006年底完成了初稿。如今,他已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第二届“茶文化学重点学科组”的骨干成员,经过了一年来的修改、充实,将他的科研成果正式交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定名为《中国茶馆的流变与未来走向》。,与已出版的几部同类著作相比,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学术性更强,资料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开阔。比如其他著作大多用一章甚至只用一节的篇幅来介绍中国茶馆的历史,而本书足足用了5章,而在第六章中,用了8节的篇幅鸟瞰全国各地的茶馆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特点,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全国茶馆的概况。此外还设专章来论述茶庵、茶摊及茶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是其

4、它论述茶馆的著作所欠缺的。最后还有专章探索茶馆的未来走向,使得这本以历史研究见长的著作具有颇为可贵的前瞻性。这自然和刘清荣先生历史学者的身份有关,同时这部书本来就是学术研究的课题,因此要按学术研究的要求来构建框架结构(书中引用他人的论著也是按学术研究的规范一一注明出处,这也是其他同类著作所欠缺的)。我认为这样的结构安排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不管现在各地茶艺馆有多少种模式,也不论它与传统的老茶馆有多大不同甚至是有质的飞跃,但它毕竟是从传统的老茶馆发展而来,因此不能割断历史。不全面了解中国茶馆的历史,就不能深刻认识中国现在茶馆的真正面貌,也很难去把握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如果只

5、有历史的钩沉和现状的罗列,其价值就有限,必须高屋建瓴地瞻望中国茶馆的未来走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中国茶馆的现状有真切的152万方数据了解,并进行深刻的反思。而本书的框架结构是有利于此的。我们很高兴,本书的最后一章“茶馆的未来走向”就有一节“当代茶馆的反思”。尽管的作者的反思未必都能获得茶文化界的认同,但反思确实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我觉得,虽然目前全国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看来形势大好,其实也有泡沫化的现象。事实是每天有人在开业,每天也有人在停业。近10万家的荼艺馆中,正如书中所言,有三分之一赢利,有三分之一持平,有三分之一亏损。看来似乎还过得去,其实并非那

6、么理想。因为这些赢利、持平的茶艺馆中有一些并非是靠品茗赏艺获得的,而是靠经营其他非茶项目来获利的,茶和茶艺在其中的比例是有限的,甚至是越来越小。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正如本书所说的:“很多茶馆的经营者在上马开办茶馆前,并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理性思考,本身也没有相关经验,只是手头有些闲钱,看到社会上开茶馆热,自己也就跟风;或者看见别人开茶馆赚钱,自己也就开起来;或者觉得开茶馆不需什么专业技术,只需租个场地,雇几个服务员倒茶水就可以;还有不少本身是从事餐饮业的,觉得茶馆业没有餐饮业竞争激烈,又不需聘请厨师,就从餐饮业跳到茶馆业来。总之,茶馆的经营者有不少是盲目投资的,既不了解茶文

7、化,也不了解茶馆文化,把茶馆当餐馆来开,缺乏文化内涵。”(1’这个反思应该说是中肯的。依个人浅见,目前全国茶艺馆的经营者中,大约只有20%具有自觉的荼文化意识,他们经营的茶艺馆是真正服务于普及茶文化知识,都是能够为客人提供品茗赏艺幽雅环境的“清茶馆”(尽管这20%中还有一部分人屈服于经济压力而附带经营其它非茶项目)。这20%的茶艺馆,符合30年来海内外茶艺馆发展轨迹,代表着中国茶艺馆的主流,也预兆着中国茶艺馆的未来走向。我们要大力提倡的正是这一类茶艺馆。而其余的经营者,因不明茶艺馆的主要任务和经营特点,迫于生存压力和利润的驱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