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ID:38172470

大小:443.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_第1页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_第2页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_第3页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_第4页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9月经济与管理sep.,2009第23卷第9期EconomyandManagementVoL23No.9●经管论坛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陈娟(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波动增长期,9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和2000年以后的下降恢复期。就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说,资本投入的贡献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占到46.90%;劳动投入的贡献较为稳定,但水平相对较低,只有17.36%;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平均

2、维持在35.75%的水平。因此,从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效率较低的粗放型增长,但其趋势是向着集约型增长发展。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增长方式;状态空间模型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9—0020—05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经济目标增长这一重要结论。张军[31等测算中国1952—1998之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界一般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年的TFP增长率大约在1.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可以分解为三项,即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固定率为13.9%。吴

3、三忙嗍对1953—2003年问各要素投资本存量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入的增长速度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资本贡献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劳动力和固定资本要素投入年均增长速度为4.09%,劳动产出则为4.7%,全要增加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情况,称之为粗放型素生产率仅为0.6%,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的经济增长方式;由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长的贡献仅为12.87%,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资本其主导作用的情况,称之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驱动型。石磊圈等通过对1978—2003年中国全要素式。从长期来看,由于

4、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都受到边生产率增长率以及资本、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具有边算发现,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1992年开始际收益递增的特点,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有明显下降,1994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全要素生产率已长的贡献率一直在O以下,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成为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率则居高不下,整个经济对资本的依赖度越来越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估算全要素大。郭庆旺阿测算了中国1979—2004年的全要素生生产率

5、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891%,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仅为9.46%,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要素驱动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体现,投入型增长方式。吴延瑞t"tl对中国1992—2004年全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已要素生产率增长提出了最新的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的增长平均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27%,远小于同要有:易纲【嘴从定性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全要期的日本和德国的类

6、似估计值。因此,中国的经济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胡鞍钢[21分析增长仍然是靠大量的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形成所指出197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决定性作用,以及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迫现有的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切性,得出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收稿日期:2009--07—29作者简介:陈娟(1978一),女,山西太原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统计理论与应用研究。·20·经管论坛陈娟从全要

7、素生产率增长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标准不一致。目前,关于全要ALn(TFP,)=pALn(TFP“)+v(2)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主要有:统计指数法(如张其中,P为自回归系数,满足lPl

8、长的实证分析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这种余项或残差本身并不能在模型系统内得到有效的解释。因此,本(一)变量数据来源文试图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状态空间模型来刻画本文的研究样本选取中国1978—2006年的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情况。该方法避免将回归出Y,劳动投入L,资本投入K的数据进行分析。其模型的残差作为全要素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