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俄关系浅论

当代中俄关系浅论

ID:38173551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当代中俄关系浅论_第1页
当代中俄关系浅论_第2页
当代中俄关系浅论_第3页
当代中俄关系浅论_第4页
当代中俄关系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俄关系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中俄关系浅论引言: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也是中俄友好年。六十年一个甲子,意味着成熟,同时也意味着发展。中俄石油管道中国境内段5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仿佛为配合这一大好形势,中俄2008年底解决了黑瞎子岛问题,至此中俄所有边境遗留问题都已得到解决,甚至还打算共同开发远东地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17日在俄罗斯国家大剧院发表演讲,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成熟、稳定、健康的国家关系,两国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俄关系回顾最早承认中苏结盟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第二天,中国就与前苏联建交。前苏联

2、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应邀访问前苏联,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关系恶化十年论战  赫鲁晓夫上台后,加紧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路线,中苏之间出现裂痕。1958年在中苏之间发生有损中国主权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事件,以后在台湾海峡危机和1959年的中印边界武装冲突中,前苏联指责中国,这加剧了中苏分歧。1960年,前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片面决定召回在华所有苏方专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同盟关系彻底破裂。

3、  边境冲突陈兵百万  1969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苏两国军队进行了正面冲突。以后在中苏边界线上,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此时,中苏双方已经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两国进入了敌对状态,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结束。  葬礼外交关系正常  1982年,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被称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葬礼外交”。  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边境问题全部解决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

4、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  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6月底至7月初,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共同签署两国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六十年悠悠岁月,在这样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中,中俄关系逐渐走向一种特

5、殊的成熟。中俄关系的新时代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接下来的2007年将是俄罗斯的“中国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北方邻国俄罗斯正走得越来越近。在美国的重压下,中国确实缺少朋友。因此,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甚至有人直接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叫成是“中俄联盟”。从地缘政治上看,中俄确实互为大后方。这样一种战略上互相依存的关系,无疑极大加强了中俄双方对美国的抵抗力。所以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俄罗斯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而且带有突出的战略色彩。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对于由美国主导的当代世界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这两个同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

6、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中俄两国始终把提高政治互信及协作水平作为发展双边关系的重点。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后,两国建立了高层定期互访机制,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总理不仅定期举行会晤,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有效促进了相互沟通和理解。两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车臣问题和台湾问题等方面相互支持,别斯兰事件就是一例。别斯兰事件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车臣政策仍持保留态度。而中国则表示坚定地支持俄罗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两国倡导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不仅是中俄合作的丰硕成果,而且为双方合作扩大了范围和增添了新内容。自1

7、991年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其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加快这方面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可以看出两国都在为改变合作“畸形”做着不懈的努力。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

8、出制度化走向。例如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及广受瞩目的军事合作。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