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者的命运

高调者的命运

ID:38174479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高调者的命运_第1页
高调者的命运_第2页
高调者的命运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调者的命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调者的命运游宇明3国人对高调一向不以为然。所谓高调,就是将自己的想法、欲念用语言或行动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的作派。比如某人获了大奖,自己偷偷乐是低调,主动告诉别人是高调;某人做了官,装得满不在乎是低调,请人吃饭、唱歌、泡脚是高调。国人反对高调,一方面是觉得高调的人太张扬、太爱出风头,不符合吾国的中庸传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出于对高调者命运的忧虑。  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一些高调者的遭遇。晋代的稽康才高八斗,却坚决拒绝为司马政权服务,经常对这个政权冷嘲热讽,最后被司马昭处死。唐代的李白诗写得特别棒,名

2、满天下,到哪儿都有人捧场,因此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在皇宫闹出让太监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这样的事,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一生的仕途也就此划了句号。明代的方孝孺诗文俱佳,深受朱元璋、朱允炆两代皇帝赏识,朱棣篡位,命令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大哭失声。朱棣劝他说:“先生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方孝孺问:“‘成王’在哪里?”朱棣说:“他自己烧死了”。方孝孺说:“那怎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需要年纪大的人做君主。”方孝孺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不耐烦了,说:

3、“这是我的家事。”命令旁边的人将纸笔递给方孝孺说:“今天的事就这样决定了,先生想写也得写,不想写也得写,不写我砍掉你脑袋。”方孝孺掷笔于地,边哭边骂说:“死就死罢,诏书我不会起草”。朱棣大怒,立即下令将其斩杀。  文人高调可能掉脑袋,皇家人高调也同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幸。金性尧《清代宫廷政变》载:阿敏为清入关前四大贝勒之一,曾任镶蓝旗主旗贝勒,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叔伯兄弟。阿敏自恃身份高贵,只凭自己的性情说话做事。他远征朝鲜,掳得不少财物和女人,有个女人长得特别漂亮,部将想将其进献给太宗,阿敏却想自

4、己留用,同为皇族的岳托说:“我们出征,得到了许多奇物,听说朝鲜产美女,所以将此女进献给太宗。”阿敏说:“你爸爸打蒙古的时候,不是经常掳获美女吗?我现在要一个美女,有何不可?”岳托说:“我爸所得的女人,开始是献给皇帝的,皇帝不要,分给诸贝勒。难道我父亲得了一人,你也非得一人吗?”后来阿敏又派副将去讨这个美女,太宗说:“没有入宫之先,你为什么不说?今已入宫,怎么可以再给呢?”高调地跟皇帝抢女人,阿敏算是跟清太宗结了第一回梁子。3  阿敏最为太宗痛恨的是他的摆谱。天聪三年,清太宗率重兵入边,攻占北京东

5、边的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阿敏留守沈阳。第二年春天,太宗叫岳托、豪格等率军先还,阿敏出来迎接,至御前马馆,留守大臣坐于两侧,阿敏居中,他命令两贝勒遥拜一次,再近拜一次,才行抱见礼。听闻此事,清太宗内心很不爽,一直想找个机会“修理”阿敏一下。后来,阿敏与明军作战大败,清太宗立即将其囚于狱中,永不叙用,10年后,阿敏死于狱中。清太宗没杀他,还是看了两人是堂兄弟的面子。  封建时代,高调者之所以难得善终,首先源于皇帝对这种做法的本能反感。在专制体制下,天下所有资源包括臣民生命都操于最高统治者一人

6、之手,皇帝想给你高官厚禄,只要表个态;想让你脑袋搬家,也只须一句话。臣民太高调、太自我,皇帝会觉得你不乖,不利于他操纵,自然要千方百计加以打击。  皇帝打击高调者,也有固位的考虑。谁都知道皇帝这个职业是个美差,有了这个位子,所有的荣华富贵、豪奢享受不请自来,用阿Q的话说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正因为这个位子太好,皇帝总担心别人觑觎它,害怕一不留神就被人夺了去。你低调一点,他可能觉得你没有野心;一高调,他立即会产生位子可能被取代的警惕心。  高调并不是天然的缺点,它有时更能体现人的真

7、性情,然而,高调能否成为我们的人生选项,不是取决于某个人内心的愿望,更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态息息相关。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