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

ID:38182064

大小:159.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_第1页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_第2页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_第3页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李瑞(兰州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过度考试焦虑对学习危害极大,甚至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积极寻求正确疏导策略,使考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取得最佳考试成绩。[关键词]考试焦虑;原因分析;疏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考试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重大应激事件,如何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取得良好考试效果,是每个学生所关心和期望的。然而心理学研究指出,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间存在着负相关

2、,即考试焦虑对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起消极作用。据对766名中[1]小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具有严重考试焦虑现象的人数为21.54%。因此,考试焦虑应当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考试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来寻求考试焦虑的疏导策略,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一、考试焦虑的实质焦虑是人类自身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是指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无助状态下或处于威胁中却又不能采取行为去应付的时候所产[2]生的情绪。正常的焦虑人人都有,是生活中必

3、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使人们对当前的遭遇产生足够的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大脑觉醒的强度,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警戒点∀,从而有利于克服所遇到的挫折、困难和失败,使事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发展。但是,焦虑状态若持续存在和加重,则意味着个体无力应付,它变成一种无法驾驭的负担,由适应到不适应,甚至导致情绪的异常。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和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考试过程中有适度的焦虑

4、,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使其较好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对学习有着极大的危害,甚至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中小学生的考试焦虑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激动、慌张、不能自制,严重时伴有手脚发冷、心跳过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等;∃注意力无法集中;%感知出现障碍,如视觉、听觉的感受性下降;&记忆出现障碍,对平时熟记的东西回忆不起来,但考试结束后又能想起来;∋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应该会做的题也做不出来,此时患者常伴随着苦恼、担忧、烦躁等*[收稿

5、日期]2006-05-20[作者简介]李瑞(1973-),女,甘肃西峰人,兰州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53([3]心理反应,有时也可能是患者的自我否定、自责或胆怯心理。二、影响考试焦虑产生的因素(一)内部因素1.遗传素质。由于每个人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一般说神经类型强而不平衡的人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考试焦虑水平可能较高;神经类型弱的人对刺激的敏感性高,体验深刻,也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且不易消除;又由于妊娠时营养不良、患病、服药或产伤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的变异性,使得有些人

6、对刺激环境极易产[4]生紧张反应。2.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其考试焦虑水平较低;身体状况不佳或考试前突然患病的人,极易受考试的烦扰,特别是面临重大考试,如高考时情绪很容易波动,导致考试焦虑水平较高。3.人格特征。具有自卑、胆小、多疑、易激动、易惊慌等人格特征的学生往往在考试时容易紧张、焦虑,从而造成考试结果不理想。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自信心不足,面对应激事件较少采取应对方式或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容易受到焦虑情绪的不良影响。4.对考试的认知。考生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

7、分数、考试名次等的认知也会影响考试焦虑的水平。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学生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越是认为[5]考试重要,其考试焦虑程度就越大。5.知识经验。学生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考试时的焦虑水平。当考生知识经验欠缺,准备不充分时,在考试中会导致高的焦虑水平;而知识储备较好,如果其人格特质和其他身心素质也较好时,考试焦虑水平便会较低。(二)外部因素1.家庭。父母从小就以升学、就业、特殊人才选拔和仕途金钱等为目标对儿童的学习、考试施加压力,增加了孩子的考试焦虑水平。家长或亲友在考

8、试前对考生千叮咛、万嘱咐、过分关心或冷言冷语、脱离实际地提出过高的要求,给学生增加精神压力,造成一种!考不好就没好结果∀的心理负担。家长焦虑、忧愁的情绪通过各种载体传递给孩子,成为无形中加剧他们心理负担的催化剂。2.学校。尽管目前应试教育正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校几乎无一例外仍在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平时作业量太大,考试频繁,学习气氛紧张,负担过重,而同学们之间的激烈竞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