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 线虫寄生虫

绦虫 线虫寄生虫

ID:38185040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绦虫 线虫寄生虫_第1页
绦虫 线虫寄生虫_第2页
绦虫 线虫寄生虫_第3页
绦虫 线虫寄生虫_第4页
绦虫 线虫寄生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绦虫 线虫寄生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绦虫纲共同形态特点1.成虫(1)头节吸盘、小钩、吸槽等附着器官(2)颈部有生发功能,产生新链节(3)链体幼节(未成熟)成节(成熟节片)孕节(妊娠节片)成虫无消化道,其体壁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体表的微毛起固着作用,引起宿主机械损伤。二、生殖系统1.雄性生殖器官主要有睾丸、输出管、输精管等。2.雌性生殖器官主要有卵巢、子宫、输卵管、卵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又称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种器官,引起囊尾蚴病,又称囊虫病。猪带绦虫孕节孕节呈长方形。内含充满虫卵的子宫。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有7-13支

2、,分支远端可继续分支,呈树枝状。生活史要点1.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人是唯一的终宿主。2.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或人体内各器官(囊虫病)。中间宿主是猪或人。3.感染期绦虫病的感染期:猪囊尾蚴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期:猪带绦虫虫卵。生活史要点4.猪带绦虫病的感染方式食入生的或末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经口感染。5.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异体或自体外的虫卵污染食物或水,经口感染自体体内逆行感染。6.成虫寿命长达25年。三、致病1.成虫致病机械性损伤肠粘膜夺取营养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临床症状:消化症状(腹痛.消化不良.恶心.腹泻等)。1

3、5~25%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2.幼虫致病比成虫致病更严重,幼虫引起囊尾蚴病。患者可因虫体寄生部位和寄生数量不同其危害和症状也不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皮下结节等猪囊尾蚴寄生在肌肉猪囊尾蚴寄生在脑猪囊尾蚴寄生在心脏猪囊尾蚴寄生在眼猪囊尾蚴寄生在皮下四、实验诊断1.粪便查卵和孕节2.试驱虫来确定有无肠绦虫寄生3.囊尾蚴病诊断*活体组织检查*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压片镜检*X线、B超、CT、核磁共振检查五、流行与防治流行原因(1)流行区:猪圈和人厕所连在一起,散养猪,患者随地大小便。饮食习惯和方法不良。如生食猪肉的习惯。(2)非

4、流行区:大块肉,肉内的囊尾蚴没有杀死。生熟刀板不分。细粒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成虫又称包生绦虫,寄生于狗、狼等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是绦虫中最小的一种。幼虫又称棘球蚴或包虫,寄生于人体各部位,引起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为包虫病(hydatidosis).流行于西北各省。二、生活史要点1.终宿主犬、狼等。2.中间宿主人、羊、牛、骆驼等。3.棘球蚴在人体内常发部位是肝、肺,其次为肾、骨、脑、其他组织。4.感染期虫卵。5.感染方式虫卵经口。6.生活史属世代交替型三、致病1.棘球蚴对

5、人危害主要是机械损害棘球蚴不断发育生长,对组织器官压迫,引起周围组织、细胞萎缩、坏死临床症状:主要根据棘球蚴寄生部位、体积大小、数量多少而定。脑包虫病病理标本两个棘球蚴寄生在大脑皮层表面棘球蚴寄生在肺和肝眼包虫病2.继发性棘球蚴感染棘球蚴内囊液可达数千ml。每毫升棘球蚴液内含有多达40万个原头蚴,每个原头蚴都可以发育成为一个棘球蚴。如果棘球蚴囊破裂,可造成严重的棘球蚴继发性感染。3.毒性和过敏反应棘球蚴内含物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如棘球蚴液进入血液,其棘球蚴中的异体蛋白可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四、实验诊断1.常用免疫诊断方法2.手术取出包块

6、或结节活检。(镜检见棘球蚴切片)手术要小心,防继发感染和过敏反应。五、流行与防治1.分布牧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陕西等。2.流行原因(1)终宿主:牧羊狗。2)中间宿主:患病牛羊等内脏处理不当(3)人感染主要是卫生习惯:玩狗、饭前不洗手、吃喝生水、生奶、生菜等。3.防治措施(1)手术摘除(2)吡喹酮、阿苯达唑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改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4)加强对病畜内脏及尸体的管理。钩虫生活史要点:1.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3.感

7、染方式主要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和粘膜感染,另外还发现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现象,有报道经乳汁感染。4.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为成虫,移行途径:皮肤—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咽—小肠。(同蛔虫)5.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指十二指肠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犬钩虫也存在上述情况,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现象。6.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猪,狮,犬,灵猫,猴,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8、三、致病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钩蚴侵入皮肤的数量、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关。钩虫感染(hookworminfection):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