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ID:38188099

大小:4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7

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_第1页
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_第2页
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_第3页
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_第4页
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丙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1 国外市场   1.1 供应  2006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605.2万t/a,产量538.2万t,开工率88.9%。2006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增加了52.2万t/a,其中亚洲增加了49万t/a,一跃成为丙酮生产能力最多的地区。   世界丙酮生产装置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Ineos(英力士)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苯酚/丙酮生产企业,苯酚生产能力为166.5万t/a,丙酮为100.7万t/a,生产企业分布于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1.2 消费   2006年世界丙酮消费

2、量538.2万t,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亚洲地区,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6.6%,其次是北美和西欧,分别占28.8%和26.2%。2006年世界丙酮净进口地区是亚洲、中南美洲及中东,主要净出口地区是北美、非洲、中东欧。   2006年世界丙酮的消费结构中,溶剂占消费结构的26.3%,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占26.3%,双酚A占20.4%。北美和西欧的消费结构明显不同,北美用于丙酮氰醇(ACH)的比例约为9%,而西欧不到1%,同时北美用于C6溶剂的比例居各地区之首,超过10%。   未来消费趋势,北美和西欧

3、地区MMA消费丙酮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溶剂应用稳步增长;亚洲地区双酚A对丙酮需求增长最快,而溶剂消费量逐年萎缩。   传统的MMA生产方法主要以丙酮氰醇为原料。但目前正在面临着异丁烯/异丁烷氧化法和乙烯法的竞争。这两种生产路线与传统丙酮氰醇法相比成本降低30%,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这将使丙酮在该领域的消费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德固赛10万t/aMMA一体化项目在上海化工园区奠基,将采用先进的C4工艺路线;璐彩特公司全球首套以乙烯、一氧化碳和甲醇作为原料的12万t/aMMA装置在新加坡开始建设。新工艺在M

4、MA中的应用对传统的ACH法MMA工艺产生一定影响,将使丙酮在2008年后可能逐步出现负增长。   丙酮高效溶剂回收系统的使用已使丙酮作为溶剂量有所减少,未来溶剂领域对丙酮需求的增速将减缓,而双酚A对丙酮的需求增速将明显加快,但双酚A消费丙酮的比例仅是苯酚的1/3。今后,由于苯酚产能增长迅速,也使得丙酮产能继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世界丙酮供应仍将过剩。近几年由于亚洲丙酮产能增长很快,已由过去的产不足需转变为产需基本平衡。   2 国内市场   2.1 生产   我国从1956年开始采用发酵法生产

5、丙酮,由于发酵法生产成本过高,近几年发酵法生产的丙酮产量极少,仅有个别地区自产自用或溶剂回收,产量可忽略不计。2007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38万t/a,产量35.1万t,生产装置平均开工率保持在100%以上。   目前国内苯酚/丙酮市场缺口较大,许多有实力的企业看好当前的苯酚/丙酮市场,纷纷扩建或新建苯酚/丙酮装置。   2.1.1 高桥石化   高桥石化继新建20万t/a苯酚/丙酮装置投产后,计划将高桥老区原6万t/a生产线扩到11万t/a,2008年底投产。届时高桥苯酚/丙酮装置生产能力将达到3

6、7万t/a。   2.1.2 香港建滔化工   香港建滔化工惠州大亚湾基地20万t/a的苯酚/丙酮项目于2007年12月投产。目前双酚A装置刚刚建成,生产能力2.5万t/a。   2.1.3 天津石化   2008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化公司100万t/a乙烯及配套项目35万t/a苯酚/丙酮装置开工,预计2009年投料试车。   2.1.4 张家港英力士   2006年由外商独资建设江苏张家港苯酚/丙酮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主要建设40万t/a苯酚、25万t/a丙酮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总投

7、资为2.4亿美元。   2.1.5 上海西班牙欧迪萨   西班牙欧迪萨(Ertisa)化工公司将在我国的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大型苯酚/丙酮项目,项目规模为25万t/a苯酚、15万t/a丙酮,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将作为德国拜耳公司的聚碳酸酯项目配套计划。   2.1.6 吉林石化   吉林石化也在计划实施37万t/a苯酚/丙酮装置扩建工程。   如果新一轮的扩建及新建装置能够如期投产,预计2010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将达到103万t/a。   3 消费状况   3.1 消费量   我国丙酮氰醇法MM

8、A、双酚A和涂料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丙酮消费量的不断增长。2000年我国丙酮表观消费量为25.3万t,2007年为83.2万t,2000—2007年年均增长率19.8%。    3.2 进口量   自2004年以来,我国大陆丙酮自给率持续下降,2007年降至42.2%,在世界丙酮总体过剩的情况下,我国大陆丙酮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企业,尤其是韩国、日本、我国台湾企业争夺的对象。我国大陆丙酮进口量持续攀升,2000年10.2万t,2006年增至39.6万t,2007年达到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