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日常礼仪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

ID:38189356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_第1页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_第2页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_第3页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_第4页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传统日常礼仪《一》服饰仪容讲究个人卫生;衣着不必华丽,但一定要整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场合。正式的、隆重的场合应着礼服;郊游时最好穿随意性较强的休闲装;到朋友家做客,或参加联欢会,则应穿着美观大方;此外,服饰礼仪还有以下禁忌:  一忌胡乱搭配。  二忌不合身材。  三忌过分暴露。  《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所以中国又叫做华夏。几千年来,绝大多数的古代中国人都穿汉服,行传统礼仪。以后每逢传统节日,建议穿我们中国自己的礼服--汉服,行我们中国自己的礼仪。《二》坐立行走站有

2、站相,坐有坐相不要在别人面前翘二郎腿;穿裙子的女生尤其要注意。中华传统站姿是两脚与肩同宽。经坐平心静气,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面朝前方。古代在正规场合需要经坐。胡坐端正上身,两腿自然放松,双手放在膝盖上,可以微微握拳朝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在比较轻松的生活场景,多为箕距(臀部着地,两腿自然叉开)经立经立是平常的站姿。  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所以手臂要柔软,不能僵直。趋礼在自己很尊敬的人或者长辈面前走过时要低头,用微微弯腰、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

3、者或长辈表示礼敬。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与长辈一起走路时,不能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长辈的礼敬,又可以避让其他行人《三》称呼礼仪使用正确、适当的称呼在礼仪中很重要。称呼礼仪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称呼别人时一定要注意:一、要合乎常规,二、要入乡随俗。《四》见面礼仪颔首礼颔首礼,又叫点头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方便交谈的地方,或者在同一场合碰上并且见过很多次面的人;或者

4、遇上多个熟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与人见面时,眼睛要看在正确的地方。行颔首礼时,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拱手礼古代最普通的传统见面礼仪之一,用于与别人见面、向别人答谢或致敬。行礼方式:自然站立,双手合抱(男子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拱手礼动作美观大方,姿势优雅,而且很卫生。中国传统的拱手礼与西式的握手礼相比,减少了皮肤接触,能有效抑止包括流感在内的流行病传播。女子行拱手礼的手势与男子刚好相反(左手握拳

5、在内,右手加于左手之上)男子揖礼1、正规揖礼:左手握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向前微微平推,鞠躬大约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用于婚礼,或者表示非常感谢、尊重的场合。2、一般揖礼:直立,左手压右手,举手齐眉,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鞠躬四十五度。用于正规场合。女子揖礼用于日常行礼。行礼方式与男子揖礼动作相差很大:面向受礼者站立,双手叠抱于腰前,右手覆盖在左手背上,两手手心朝内,微微弯腰向前倾大约20度。女子万福礼行礼方式:身体肃立,两手相扣,右手在上,放于腹部正中或左腰侧,

6、双腿微屈,俯身前倾约20度,同时颔首致意,口中说一声“万福”。注意:女子行万福礼时背一定要挺直,只用微微弯腰和微微屈膝来实现前倾动作。鞠躬礼适合多种场合。常见鞠躬礼有三种:1、三鞠躬2、深鞠躬3、社交鞠躬礼拜礼华夏拜礼中的最高礼节为四拜。行拜礼时要保持中正平和,节奏从容1.稽首礼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神、拜庙之礼。行礼方式: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双膝同时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拱手下与心平,手心向内,左手在外,俯身,头部轻触手稍作停留,举首,再拱手下于膝前,

7、至地叠放,左手在上,俯身,头伏于手前边地上,停留片刻,直身跪坐,然后双膝同时离地,起立。2.顿首礼: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礼。行礼方法与稽首礼同,只是俯身引头至地就立即抬起,不作停留。3。空首礼:用于尊者对卑者的答拜礼。《五》交往礼仪核心:诚恳待人,友好待人1.不要言而无信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回避正在生气的人,不与他对骂,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冷静的与人及时进行交流,借以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或矛盾。4.尊敬长辈,平等友好

8、的对待同辈。《六》居家礼仪拜访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准时赴约,时间长短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2.注意观察主人家的举止表情。当主人家有不耐烦或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主人家表示结束会见时,应识趣地起身告辞。3.到达被访人所在地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进屋后等主人安排后坐下。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来,等待介绍或点头示意。4.告辞时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