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曾吃进肚子里的整容肉

那些年我们曾吃进肚子里的整容肉

ID:38190731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那些年我们曾吃进肚子里的整容肉_第1页
那些年我们曾吃进肚子里的整容肉_第2页
那些年我们曾吃进肚子里的整容肉_第3页
资源描述:

《那些年我们曾吃进肚子里的整容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那些年我们曾吃进肚子里的整容肉薄薄一片里脊肉,加点小葱、孜然,往炭火上一烤,那味道让很多吃货分分钟心醉。可是,你曾想过看似“美味动人”的里脊肉,实则是一些“民间高手”精心烹制的“黑暗料理”。今天磨迹旅游就给你揭秘那些你可能曾吃过的整容肉。  据浙江省公安厅官方微博“浙江公安”消息,李某夫妇买来大量廉价鸡肉,再加入增味剂和染色剂,鸡肉就摇身一变成了鲜红诱人的里脊肉。这对夫妻再将这些里脊肉低价出售,至少有500万根肉串流向烧烤摊和冷库。近日,台州市仙居县警方抓获了李某夫妇,查获2000多斤“整容里脊”。  廉价碎鸡肉,再加入

2、增味剂和染色剂,鸡肉就摇身一变成了鲜红诱人的里脊肉,迅速流入冷库和烧烤摊,腐烂肮脏的劣质肉华丽转身,整个过程令人反胃,令人触目惊心。2000斤整容肉流入市场,何其可怕,而食品安全真正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案件还原  10月20日,台州仙居警方在城区某小区内端掉一个假冒里脊肉加工窝点,他们用鸡脯肉替代真里脊,再加入众多食品添加剂,生产出极具诱人色泽的假冒里脊肉。该案侦破前,从这个窝点已有超过500万串里脊肉流出,主要流向当地的烧烤摊点,占到仙居县的“烧烤市场”份额的90%以上。  近年来食品问题乱象一直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令

3、人堪忧。日前,浙江台州查获了已流入市场的2000多斤整容肉。据了解,这些整容肉都是把劣质鸡脯肉通过加入增味剂、染料等加工而成。腐烂肮脏的劣质肉冒充里脊肉被做成烤串,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据了解,执法人员在仙居一住户的出租屋内发现了整容肉的制造窝点。据办案人员介绍,造肉过程不堪入目,整个屋子内臭气熏天,地上到处都是加工肉的染色剂,放在脸盆里的肉还有苍蝇在叮看起来十分恶心。对此,有网友分析,由于市场竞争大,商家为了争取更多的顾客只得大打价格战降低售价。而这些假冒伪劣的整容肉恰好符合商贩们成本低的要求,因此很多人为了

4、赚更多的黑钱就走上了卖假肉的违法道路。  对此,有网友提议相关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另外,商家如果想提高竞争力,更应该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价值才是王道。  如何识别那些黑心肉?  当道德不能阻止企业良心丧失时,监管人员就应该站出来,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加大食品卫生整治打击力度,来规范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健康、整洁、卫生,让群众吃的放心,用得放心。  新鲜肉的鉴别:  新鲜肉的表面有一层微微干燥的表皮,肌肉红色均匀,呈浅红色,有光泽,切面稍有湿润而无粘性,肉汁透明;肉质紧密而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脂肪为白色。  变质肉的

5、鉴别:  变质肉的表面过分干燥,肌肉为暗色,有时呈浅绿色或灰色;切面过度潮湿和发粘,肉汁很混浊,肉质松软且无弹力,表面及深层均有腐臭气味;脂肪呈乌灰色。  囊虫病肉的鉴别:  囊虫病是寄生在猪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豆猪肉对人危害很大。这种寄生虫多寄生在骨骼肌(瘦肉)中和心、膈肌中。囊中在瘦肉中形成许多米粒大的小白色半透明膜的囊,囊内有半透明的液体及白色点状头节。  注水肉的鉴别:  注入水过多时,水会从肉上往下滴。割下一块瘦肉,放在盘子里,稍待片刻就有水流出来。用卫生纸或吸水纸贴在瘦肉上,用手紧压,等纸湿后揭下来,用火

6、柴点燃,若不能燃烧,则说明肉中注了水。  病死肉的鉴别:  死亡后解体的为死畜肉,因未放血或放血少,肉呈暗红色,切开肌肉以刀背按压可见肌肉间毛细血管溢出暗红色淤血,切面呈豆腐状,含水分多。  常吃整容肉有什么危害?  致癌:肉类中的核酸在梅拉德反应中,与大多数氨基酸在加热分解时产生基因突变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另外,在烧烤的环境中,也会有一些致癌物质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内而诱发癌症。  易感染寄生虫:烧烤食物外焦里嫩,有的肉里面还没有熟透,甚至还是生肉,若尚未烤熟的生肉是不合格的肉,如“米

7、猪肉”,食者可能会感染上寄生虫,埋下了罹患脑囊虫病的隐患。  如今这个社会,有不少黑商为了赚取不干净的钱财,竟然不顾市民的身体健康着想,如此没心没肺实在令人感到愤怒!为何这种黑商会源源不断呢?追其原因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监督部门,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部门,才能使这些黑商害怕,这种肮脏现在才能杜绝。  近几年,法律刑事责任方面完善了行刑衔接机制,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应该成为今后食品安全领域完善立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食品安全法修改前后,社会各界呼声不断要求实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问责制,在法律中体现得仍然不

8、是十分明显,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问责主要集中在一些明显违法的行为上,而对懒政、不作为等行为的责任落实及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仍不够清晰。问责机制不完善向来被认为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需要立法者审慎对待并仔细考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