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的课堂笔记

胡伟的课堂笔记

ID:38192230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胡伟的课堂笔记_第1页
胡伟的课堂笔记_第2页
胡伟的课堂笔记_第3页
胡伟的课堂笔记_第4页
胡伟的课堂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伟的课堂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央美院教授胡伟课堂笔记一、关于“临界”胡伟:关于这个问题以前也零零碎碎的讲了很多,也曾作为一个话题谈过,今天还可以再展开一点。王世龙:上次我们谈到波洛克,给我一些启发。最近我就只画线,追求单纯与极端,在某一个点往下走。胡伟:你谈的问题,是中国画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工作室在技法课程中所体验的"浓、淡、干、湿、破",是对传统技法解读的一种实践。从历史上看,有过很多类似的艺术探索,比如黄宾虹的“勾古法”体现的便是一种“态度”。黄宾虹在临画,只是要获得对于“形”的理解和体验,舍其它而不顾。这种极端的学习方式或许正是成就黄宾虹艺术的根础。他的方式直截

2、了当、主观霸道,完全是按照他的需要去临画。在今天看来,也算是“创作”。从这个概念来谈你提出的问题,就能够展开了,传统中国画是要在纸面上体验用笔“触摸”感觉,这是中国画区别于别种绘画的利器和法宝,通常排除在“空中”的“动作”,因而难以体验“动作”与“痕迹”的结果。但若没有“坠下”,就不会“升起”。你提到的波洛克,他创造的“痕迹”就包含了“空中”的动作,他把笔当成“棍子”来用,无视笔毛的存在,“笔”很少接触画布,颜料随着“空中”的动作“坠落”到画布上,这些动作完成的“痕迹”冲撞在一起,编织成他需要的图像。这与中国画的画理是不同的。假设中国画的表现

3、有两端,一端是空白的白纸,我们也会认为它是有内容的,纸本身就是内容。而另一端是体现中国画画理的完整的笔墨体系,还有很大的一个空当,这个区域是一块有待开发的“生态”。如若由两端向中间来走,一端是传统理法的进取,而另一端则是反向的思考。由两端向中间汇集的时刻,心理和生理的快感就会开启,这便是所谓的“临界点”,它的妙处全在于“将撞未撞”之际或冲撞之后随即分开的那么一瞬的感受。这个过程十分美妙,在“水火交融”中渡过。二、谈谈我的创作老实说我通常在作画之前没有什么“想法”。只能说是一种绘画的冲动。有时是追求一种“感动”,或异样的莫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受

4、像抓小鱼一样,在手心里蹦跳。我在这个时候往往很激动,它足以使我获得好奇心、集中力和行动力,这是用艺术表达情感时缺一不可的。没有好奇心是不行的,对着一碗墨,想象不出它的妙趣,你的感情就调动不起来。集中力,当你要去“表达”的时候,假设在你左手拿着一盘墨,右手端着一盘色,同时把它们倒到画布上的一瞬,如果你忘不掉其它的东西,情感就难以集中。什么是行动力?该出就出,该收就收。如果该出的时候你的脑子里还有一丝犹豫的话,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集中”起来。紧接着你的情绪就能够集中起来,行动一旦集中起来以后,你如何来行动,你立刻就会选择。为什么我画画时习惯要把大

5、家召集起来调很多种颜色,我要调动情绪。可能就用两种颜色或是不用,但一定要挑很多。颜色端过来,也许只是滴一滴水,我的感情就能表达了。这个和画具象或抽象是没有关系的。有些人说画抽象自由,具象有束缚。如果说对这两个词,抽象要求八分的话,具象两分就能够发展。他的情绪的表达完全是靠好奇引起的。行动力、集中力在同一个点集中起来。再放。汇集起来再同时发射出去。我们班里更多的人是状态没到。我觉得在今天做种状态的话,对老干部要提出来。另外,我在画画的过程里边,也是粘连在我所讲过的临界线上。两块水在碰碰碰,我就离开了。这两块水太滑了。这也是临界。这种动作是在另一

6、个方向。没有动作,这块水就压不下去了。他们两个碰在一起很一般。但你提出要求,那就在另外的水打了两刷子。金汤或银汤,如果等到这两块水完全碰在一起,那么谁来启发我做别的事情呢?诱发体消失后怎么还能继续呢?这就是状态。我们讲了两年还没有今天讲的清楚。讲波洛克的时候讲得太多了。这个和中国画的比比生发不是一回事。中国画的比比生发是在一个套路里的,像累积木一样,垒起来的。我们是在这个里面被唤起的。这样才有能力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张力。国外叫迫力,控制力。我画大画不累,画小画累。小画就很受限制。压制得头口疼,经常疲劳。这说明我释放的力量在这块小板里放不下。若

7、在10公分里面能做到,那说明我的不彻底,我需要提高。画小画不好,惧怕,这还是状态不到。如果状态到了就可以了。那一年画病了。这次画得很大,但都不累。它是要完成一个动作,对动作的把握很容易。那要关着门,看着水里的鱼,手掌本身就是热的,到了手掌,鱼就熟了。所以,材料的概念,我们工作室就需要好好谈谈。我们工作室几易其名,最后是中国画当代表现工作室。都不好。包括你们访问学者班的“材料语言与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等名字,也不需要这个题目,很怪!中国画当代表现,本身需要研究,如果叫我自己建一个工作室,材料这两个字我一定不需要。因为中国美术教育对材料的研究不够

8、,从面貌上是材料研究的。就我本人创作就没有材料的概念。完全是一种对东西的需要。以前,有沙子、草根、铁皮,我可能就需要一种颜色,我是用它们在对话,激发出我的一种感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