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ID:38192872

大小:1.29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_第1页
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_第2页
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_第3页
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9月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Sep.,2010第9Journalof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No.9论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张波(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陕西宝鸡721013)摘要:天人观是李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李柏继承儒家传统《易》学思想,提出了天人不离、事天静一之说;另一方面,又吸收心学与张载关学,以尽心知性知天为进路,提出天心人心不二、天地仁民爱物等观点。展示了身处明清易代

2、之际的李柏对个体精神安顿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关键词:李柏;天人观;《易》学中图分类号:B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10)09-0013-04应、天地同流、天地相参、天人交相胜,等等。自宋儒一、引言张载首次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后,较之以往,儒家李柏(1630-1700),本名如泌,字雪木,自号白山学者更加主动地发掘《易传》、《孟子》中蕴涵的天人思逸人,晚号太白山人,陕西眉县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想,不仅充分认识到天道与人道、天德与人德等方面理学家,与李颙(二曲,

3、1627-1705)、李因笃(天生,的相合,也认识到其中的相分,形成了宋代以来天人①1631-1692)齐名,并誉为“关中三李”。对李柏思想观阐述的新阶段。而作为清初关中著名思想家,李柏的研究,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就笔者陋见,近二十对天人观的阐述既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充分吸收了年来,仅有韩星《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以往诸多天人观的合理成分;又能独辟蹊径地找到个(《人文杂志》2001年第2期)、方光华等著《关学及其人阐释的切入点。然而,当前关于李柏思想研究的论著述·李柏思想学术的个性特征

4、》(西安出版社2003文,虽然偶有论及其思想中“天心”、“人心”的某些特年)、常新《李柏思想研究》(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博征;但或因主题所限,此类论述均省之又简,未能深入士学位论文)及拙作《李柏三教观研究》(《西北大学学考察李柏的天人观,且某些论述也具有含糊性,或值报》2010年第1期)等寥寥数文对李柏思想进行了某得商榷。基于此问题在李柏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拟些方面的解读。虽然其中不乏某些创见,但从总体以李柏著作《槲叶集》为文献基础,对李柏天人观的基看,面对李柏思想的博杂性,当前学术界仍缺乏深

5、入本内涵及其意义作出较为系统的探讨。的讨论,尤其是对其中包括天人观在内的诸多哲学思二、李柏天人观的基本内涵想的发掘。天人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常常讨论的重要问题,其命题也迭出不穷,诸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天人观是李柏思想的重要部分,集中反映在其收稿日期:2010-06-17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关学和谐思想与陕西和谐社会的建构”(09JK023)作者简介:张波(1977—),男,江苏丰县人,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关学思想史。①“关中三李”史有异说。史多以李颙、李柏、李

6、因笃为正。诸如,王子京《槲叶集叙》、《国史·儒林传》、吴怀清《关中三李年谱》、贺瑞麟《清麓文集祠堂记》、李元度《清朝先正事略》、《清史稿》、《清史列传》、徐世昌《清儒学案》等。然而,王士祯《居易录》、张骥《关学宗传》、《凤翔府志·儒林》、《陕西通志》等又以李楷、李柏、李因笃为“三李”;阮元《儒林传稿》、唐鉴《国朝学案小识》等则以李颙、李念慈、李因笃为“三李”。13《说天字》、《夸父逐日论》、《日喻》、《语录》等文章中。蕴涵的本体论思想,李柏在继承上述思想的同时,也从总体看,由于李柏受到理学、心学

7、、佛道等不同思想回归先秦《易》论,发挥《周易·系辞下》中“天下之动,[4]617的影响,他对天人关系的论述也呈现出一种兼容并贞夫一者也”的思想:芸芸万物虽然纷扰变化,但取、统天人为一体的特点。是所遵循的无非是易道的至简之理。故而,李柏能在(一)“天人不离”“天”字训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中的义理,认为[1]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天”为“从一大”。许“天”字包涵着天、地、人三才,三才虽是分说,但同蕴慎以“一大”释“天”,仅从字形上对“天”作出了解释,一“天”,也是一体的。故“人字象形,一头两

8、脚,有冠此种训释在李柏看来是“此不知天者也,以其离而说天履地之义;故人身荷天之一,则为大人。大人头上[2]天也”、“义孤而辞单,得天之半”。李柏关注的是戴一,则为天人,犹海不离水,地不离土,松不离木,凤[2]“天”本身所包涵的义理,其对“天”的训释也基于此。不离鸟之类也。”事实上,在李柏看来,这类字形的一方面,从字源上看,李柏认为自仓颉造字伊始,就着造设也不仅限于“天”字,若“士人之士”、“太一之太”、[2]重于“天”字内涵的义理,即“天”以“人”为结构,寓指“元炁之元”,等等;其造设也均蕴涵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