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

ID:38193145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_第1页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_第2页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_第3页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房波(西昌市阳光学校,四川西昌615000)[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官员眼中“英夷”靠着“船坚炮利”打败了“刀剑枪矛”的清军,从此中国各阶级的知识分子走上了“开眼看世界”,拯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这条道路可谓“九曲十八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洋务派的“师夷长技”,维新派的“变法图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毛泽东思想”,虽然一路上荆棘满布,但是我们民族的先驱者们却是勇往直前地追求民族独立与富强的道路。本文旨在分析近民族主义这一潜流,在近代中国如何发生、发展、官方化以及最后实现中的正义性

2、。[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正义性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流淌,犹如一条奔流的大河,最终还是无奈地汇入了世界文明浩瀚的海洋,近代中国无法再倚靠着“闭关自守”政策继续维持“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华民族在一百多年的屈辱下自我拯救,而“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这一乱世中一条不绝如缕的潜流。”[1]目前对于“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的研究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要热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1月第一次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不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做了多样性的解读,涉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诸多问题。

3、”[2]他们主要关注点主要是“民族主义”的起源、特征与评价以及关于“民族主义”与其他外延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民族主义的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深度,但是对于民族主义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内涵仍有待深入研究。笔者鉴于学识浅陋,仅愿能够就近代民族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兴起在“正义性”的价值角度下,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对于中国命运的探索与反思。一、民族与民族主义我国古代文献最早出现“民族”一词,根据学者潜心考证最早出现在《南齐书》它的含义主要指“既指宗族之属,又指华夷之别。”[3]并不具有近代“民族主义”的内涵。根据斯大林的对“民族”的定义,“特指具有

4、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4]从其定义来看民族是具有共同文化心理表现的社会共同体;在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民族”一词起源于拉丁文“natio”意思为“一个被造物”,其英文为“nation”在近代传入日本后经一些中国学者介绍到了中国。而具有西方“nation”涵义的“民族”一词被介绍到中国,离不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影响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民族主义”运动。“民族主义”(nationalism)即民族觉醒,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洲人的民族觉醒纷纷觉醒,主要是由于:

5、(1)中世纪末期依托于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兴起了大量的市民城市,它们与封建中央王权联合共同对抗封建贵族割据势力这是民族觉醒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2)18世纪末受启蒙运动倡导的“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学说影响下,法国人民为追求“平等”与“权利”结合成共同体对抗“反法同盟”的入侵极好地践行了民族主义思想(3)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法国不断发动对外扩张,法兰西的民族意识也不断向欧洲其他国家传播,这种双重刺激下欧洲其他被侵略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最终他们联合起来战胜了这位法兰西的皇帝。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民族觉醒运动中,各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他们对于“民族”共同体即民族国

6、家的建构,这种国家形式追求的目标是民族自决与主权独立,其主要特征可能是具有共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其他的文化要素,如价值观、行为规范、制度、民俗,甚至是符号,都有可能为民族主义构造‘民族’概念提供文化和符号资源”。[5]p32一、中华民族之觉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国家受辱而在的“器物”层面上提出了自己的改革。首先,我们来分析中国传统社会最具有革命性的先驱,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洪仁玕是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天平天国运

7、动后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早年曾在香港教书受了不少西方思想学说的影响。1859年冬,在太平天国百废待兴之际,他提出了一个政治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个方案粗浅地涉及了一些西方政治学的概念与思想,但是由于战事吃紧最终没有得以实行。其次,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也并非不为西方人的先进思想而动,但是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开眼看世界”也只是“师夷长技”。林则徐、魏源、姚莹等人积极编纂与翻译外国著作,希望能够让国人注目世界并警醒,不过他们叫醒的却是日本人而不是我们的“天朝臣民”。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当中的洋务派官僚在中外交往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技术

8、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价值。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发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