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的神经反射

炎症的神经反射

ID:38196615

大小:88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7

炎症的神经反射_第1页
炎症的神经反射_第2页
炎症的神经反射_第3页
炎症的神经反射_第4页
炎症的神经反射_第5页
资源描述:

《炎症的神经反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炎症的神经反射TheInflammatoryReflex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510120)柳垂亮综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510080)黄文起审校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510120)招伟贤审校摘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同形成一个复杂广泛的调节网络,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激活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神经-激素机制,监测并反馈性调节先天性免疫功能或炎症反应,对调控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的神经源性调控反射回路进行了回顾总结,为今后研究与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线索与平台。关键词炎症;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内分泌激素炎症是对感

2、染、脓毒血症、组织创伤和坏死组织(焦痂、坏疽)、缺血再灌流损伤等的局部反应,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介导,并合成、释放致炎因子,包括TNF、HMGB1、IL-1β和其它促炎介质,有利于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修复及伤口的愈合。适当的免疫与炎症反应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但炎症反应不足或过强/不当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事实上,人体的许多疾病的真正的罪魁正是机体自身对一些轻微的损害或病原体的不适当的炎症或免疫反应的结果。一方面,缺乏足够的炎症反应的免疫缺陷,导致感染和癌症的发生率增加。另一方面,炎性介质过度释放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伴随发生

3、严重病生学并发症,可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引起休克和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而许多慢性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克隆氏病等都与不当的炎症反应有关。为了防止过度炎症,机体本身亦产生内源性的抗炎因子和抗炎反应,包括PGE2、IL-4、IL-10、IL-ll、IL-13、可溶性TNF受体、IL-1受体拮抗物、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精胺(spermine)、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等[1],助于控制炎症,恢复内环境稳定,即机体炎症反应是致炎与抗炎信号途径的净效应。然而,抗炎介质过量释放,亦有可能导致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4、anti-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CARS)[2],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无论是过度炎症反应的SIRS还是抗炎过度的CARS,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失控。因而,机体如何把炎症精确地控制在适度范围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复杂双向的相互作用,包括神经和体液机制。神经系统通过激活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神经-激素机制,监测并反馈性调节先天性免疫功能或炎症反应,对调控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图1)[3]。本文对炎症的神经源性调控反射回路进行了回顾总结,希望为今后研究与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线索与平

5、台。图1:先天免疫和炎症的神经及体液调节途经。激活的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或非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后者向脑传递信号致激活免疫调控机制。通过传出迷走神经、交感部分、HPA轴实现中枢的炎性免疫调控。孤束核(NTS)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最后区(AP)嘴状腹外侧延髓(RVM)蓝斑核(LC)交感神经系统(SNS)室旁核(PVN)1炎症信息向脑传入免疫系统受激发后炎症信息如何向中枢传递?近年来研究发现,传入迷走神经在炎症信息向神经信号的转换和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在炎症早期阶段,快速激发脑源性炎症调控反应使炎症反应适度局限化,似乎起最基本作用[4,5]。其机理可

6、能为,炎症应激时局部的致炎因子浓度升高,充当信号分子,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末梢或间接通过迷走旁节,形成神经冲动,完成免疫炎症信号向脑的传递[5]。位于结状神经节的感觉迷走神经元,参与传递细胞因子信号至脑[4,5]。这些神经元能够监测炎症的存在,传递细胞因子信号至脑依赖于免疫应答的强度。实验研究表明传入迷走神经并不是传递炎症信息的唯一途径。如切断迷走神经后,虽然腹腔内注射IL-1β引起的发热、社会探究现象被减弱,但相对高浓度皮下注射或静脉内注射引起此效应不受影响[6];切断迷走神经,虽然可以阻断静脉内给予低剂量LPS所致的发热、下丘脑室旁核和孤束核的Fos表达,

7、但对于高剂量无效,甚或加重[3]。以上实验提示,高剂量LPS或IL-1β进入血流,可经体液途径或其他部位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将炎症信息传递到脑。由于内脏感觉纤维一部分随迷走神经走行,还有部分随交感、舌咽和盆腔内脏神经等分布于内脏及血管等,所以也不能排除它们在炎症信息向脑传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7]。在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期间,也可能经体液途径传递,使脑直接感受炎症信息,有四种假设的机制[8]:第一,血液中的细胞因子分量大,难以通过血脑屏障,但可通过缺乏血脑屏障的室周器官,如血管终板器、穹隆下器、最后区(areapostrema,AP)等而进入脑,AP是此机制的

8、重要部位。第二,LPS、细胞因子和脑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诱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