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

ID:38197850

大小:171.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_第1页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_第2页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2卷第5期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NO.5Vol.122010年9月JournalofTianjinVocationalInstitutesSep.2010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对策辛文琦(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天津市300221)摘要: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许多与行业要求脱节的现象。课程设置的原则应遵循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基础上。课程体系改革要达到学、证、做相结合。关键词:零距离;职业能力;双证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2、-582X(2010)05-0084-03综观中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表明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行业间的零距离对接是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如何立足于自身特点,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必须深入研究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缺乏专业针对性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仍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科目,比

3、较强调政治、体育、军训、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学分大概占全部学分的40%(含公共选修课),而且难度较大。比如其中的高等数学等课程使得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感到无法逾越。因此,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如有的高职学院已经在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上作出了调整。把一半左右的课时安排为英语课程,突出英语特色,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总之,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应强调难度适中,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流

4、于传统、设置狭窄专业基础课又称专业核心课、学位课或专业必修课。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沿袭传统,片面强调所谓的知识系统性,出现于大学本科所开设课程几近相同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和与实接近,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不会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宽口径、后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比如,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可开设一些介绍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体制、基本规则,商贸公司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及为制定贸易政策和商贸企业战略管

5、理需要的一些市场调研与决策的技术等。除此,还应增加开设现代物流、期货、电子商务等交叉学科的课程,重点突出国际贸易主干学科特色,克服目前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科之间相互重叠的问题及基础理论薄弱,知识面过于狭窄等问题,有利于学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专业课的设置与实际工作脱钩,实践意义欠缺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很多学生尽管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但是仍然开不了口,成为了哑巴英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格外重视,特别是对最能反

6、映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倍加关注。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收稿日期:2010-03-20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行业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序号S-B-09012)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辛文琦(1971-),男,天津市人,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副教授,从事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工作。!84!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

7、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1)把专业课程与行业需实际要求统一起来,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能够获得学历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如外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证书。(2)把课程设置分解到具体岗位要求上去,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

8、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实现教学为实际工作准备,为企业服务的目标。(3)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即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三、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达到学、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