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

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

ID:38207751

大小:1.04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_第1页
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_第2页
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_第3页
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21期人民长江Vol.41,No.212010年11月YangtzeRiverNov.,2010文章编号:1001-4179(2010)21-0062-04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鲍倩,包中进,徐岗(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顺溪拱坝为抛物线型常态混凝土双曲变厚拱坝,针对其水头落差大所带来的坝下消能防冲问题,对原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原设计方案表孔水舌直接砸击下游左侧护坡及河道底,且水舌落地后向四周折射,不仅对设计护坡的稳定性构成危险,而且势必威胁坝肩的稳定。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方案比较,优化了溢流堰的平面布置和中孔出口体型,推荐了

2、二道坝方案,改善了溢流堰进口及坝下水流流态,明显减轻了水流对坝下河床的冲刷,为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关键词:溢流拱坝;二道坝;消能防冲;试验研究;顺溪水电站中图法分类号:TV642.2文献标志码:A处,坝顶高程为104.0m,基建面高程95.0m。坝顶两1工程概况端上游侧各设5m长直立墙,高程107.0m。为避免顺溪水利枢纽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北港支流顺泄洪对坝脚的淘刷,大坝两岸下游70.00m范围设溪上,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1.00m厚混凝土护坡,护坡顶高程为110.00m,另外[1]利用的工程。拦河坝采用抛物线型常态混

3、凝土双坝脚下游30m范围设1.00~2.00m厚C20混凝土护曲变厚拱坝,最大坝高101.00m。工程为Ⅲ等工程,坦。按照100a一遇洪水设计,1000a一遇洪水校核。相拱坝坝址位于峡谷地段,河流自西向东流经坝址。应的设计洪水位192.77m,校核洪水位194.59m。设河谷底高程96~99m,底宽35m,常见大块石分布。3计泄流量1773m/s,校核泄流量32252m/s。泄水建筑物采用表孔结合中孔泄洪方式,坝顶表孔共3孔,总净宽30.00m,设3孔弧形闸门控制,溢流堰堰顶高程185.00m。中孔布置于表孔右侧,共2孔,底高程136.50m,孔身尺寸2.80m×3

4、.50m,出口孔口尺寸为2.80m×3.00m,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顶高程136.84m,并设置二道坝形成水垫塘。工程平面布置见图1,溢流堰及中孔剖面图见图2。二道坝位于大坝下游约220m图1工程平面布置收稿日期:2010-08-26作者简介:鲍倩,女,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工模型试验工作。E-mail:qqbao928@163.com第21期鲍倩,等:顺溪拱坝溢流消能布置模型试验研究63接砸击下游左侧护坡和山坡,砸击高程远超过设计护坡顶高程110.0m,且水舌落地后向四周折射,不仅对设计护坡的稳定性构成危险,而且势必加剧拱坝坝肩的振动,造成坝肩的不稳定。(

5、4)二道坝坝高不足。表孔和中孔挑流水舌几乎干砸河床,在水垫塘内不能够形成漩滚消能。干砸后水流呈现3种特征:一部分水流向下游形成二次挑流,再次落地后形成水跃,击起阵阵白色浪花,跃后水流波动剧烈;一部分水流砸击河床后向两侧山坡折射,折射高度远远超过护坡图2溢流堰及中孔剖面图(单位:m)顶高程110.0m,最高达到140.0m左岸谷坡35°~45°,右岸40°~48°。坝基及坝下游泄高程以上;一部分水流向坝脚翻滚,洪区域内的岩性为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岩石坚硬;在水舌与坝脚之间形成大的回流区(阵发性,时而顺左右两岸分布有浸入辉绿岩脉,基岩抗冲流速为15~时针时而逆时针)。

6、18m/s。本工程水头落差大,近100.00m,挑流水舌(5)二道坝位置距主坝太近。二道坝前水流非常在空中波动、扩散、雾化现象将非常严重,且坝下消能不均匀,主流明显偏河道右侧,直接顶冲二道坝,左侧防冲问题突出,需要验证溢流堰的体型和布置,研究各存在大的回流区,水流漩滚掺气剧烈,对二道坝的稳定特征工况下拱坝溢流时沿程水流流态及水垫塘消能效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果,比较和确定二道坝布置,为设计提供技术依据。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模型遵守重力相似准则,按正态模型设计。根据研究对象特点及研究目的和内容,经计算分析确定模型几何比尺L=r50。试验段范围上游水库模

7、拟至坝前120m,下游河图3设计工况表中孔水舌形态道模拟至坝后约500m,模型长度约15m。4修改方案试验成果3原布置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同库水位泄洪时,水流经反弧段出鼻坎后,4.1溢流堰布置的优化研究无明显向空中挑起形态,而是略呈俯冲挑入下游河道。针对原布置方案存在的问题,对原方案溢流堰体这主要是由于本工程是超设计水头运行(H/H=型及平面布置作了如下修改:maxd1.67),使得反弧段流线坦化严重,出现俯冲水流,从(1)表孔溢流堰以拱坝表孔圆弧中心点为圆心逆而减小了挑距。时针旋转3.35°(溢流堰中心线向右岸平移约9m)。(2)中孔水流出洞口后,水舌向两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