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作用3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作用3

ID:38208281

大小:147.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作用3_第1页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作用3_第2页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作用3_第3页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作用3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作用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杂志 24卷1期科技进展3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①①①②王海珍 陈德辉 王全喜 刘永定(①上海师范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②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3科技部和云南省重点攻关项目关键词 水生植被 富营养化 组建恢复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浮游植物建立优势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化的过程,它导致水体的溶氧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据调查我国湖泊普遍受到N、P等营养物的污染,1996年全国有80%的湖泊总N、总P超标,16个被调查湖泊有8个耗氧有机物超标,且情况

2、仍在恶[1]化,湖泊的治理成了当务之急.治理湖泊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如疏浚底泥、机械过滤、引水稀释等;化学方法如杀藻剂杀藻等;物化法如木炭吸附藻毒素等;生物方法如放养鱼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水生高等植物与藻类同处于初级生产者的地位,与藻类竞争营养、光照和生长空间等生态资源,所以水生植被组建及其恢复,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64%、对总P的截流率是92%,被截流比率最大的是无机态的正磷酸根态P和铵态氮.这说明了水生植物构成一、引 言的湖周水陆交错带对营养物质的截流非常有效.还有以[4]  在浅水湖泊中生长

3、的大型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水生维管束植物为核心的氧化塘系统,对净化工业废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植物产品等生态功能.下面从大水,控制湖泊的点源污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型水生植物对湖泊外源营养物质的吸收净化作用和对内源营养物质的净化及克藻效应等,来反映近期有关水三、对内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克藻生植物与湖泊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况.  效应二、对外源营养物质的吸收净化作用1.对内源营养物质的吸收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湖泊的富营养化,内源营养物质(如底泥N、P)的释和生活污水排入湖内,引起了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

4、如放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内源营养物质的去除,也是何净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治理富营养化湖泊必须不可忽略的.采用物理方法———疏浚底泥等,固然可行,解决的问题,水生植物成了重要的研究对象.研究较多但有不足之处,如大湖泊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且淤的是凤眼莲:利用凤眼莲处理生活污水、利用凤眼莲净泥的处理也是一个问题.利用大型水生植物竞争性地吸化印染、造纸和石油化工等废水.多项研究表明,它对重收内源营养,具有优先占领有利于高等水生植物优势的金属具有极佳的富集能力,已被用于处理多种重金属、生态位,且易于实施、节省资金.污染水体[2]

5、等.(1)室内研究  另外,对水生植物构成的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  关于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研[5]质截流作用的研究[3],如在白洋淀进行的野外实验,表究表明,菹草对水中氮磷的吸收与pH、光照、水温等明其湖周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间的小沟都有关,在pH为8.0~9.5,水温为19~28℃的条件下,水能有效地截流陆源营养物质.其中,植被长290m的小沟中NH4—N浓度低于0.35mgPL左右时,菹草茎叶优先吸对地表径流总N的截流率是42%、对总P的截流率是收NO3—N;水中NH4—N浓

6、度大于0.35mgPL左右时,菹65%,4m芦苇根区土壤对地表下径流总N的截流率是草则优先吸收NH4—N,这一优先选择吸收与NH4—NP·33·©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科技进展ZiranZazhiVol.24No.1NO3—N比值无关.在自然条件下,菹草根部主要从底泥们将大型水生植物的另一个作用———对藻类的他感作中吸收NO3—N—PO4—P,对NO3—N吸收甚微,茎叶主用进行了研究.他感作用是指植物生长在一起存在着相要从水层中吸

7、收NO3—N,对PO4—P吸收甚少.另外实互之间的作用,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环境因子如光、验测得凤眼莲每年每平方米可去除BOD542.82kg、氮营养物质、生长空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植物能够向环9.92kg、磷2.94kg.其他研究的植物还有香蒲、浮萍等,境中释放化学物质并对另一植物产生影响.近几年高等分别说明了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生理特征.室内研究定水生植物对藻类的他感作用的研究,发展得较快.1949性、定量地反映了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是野年Hasler等人首次发现了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克制效应.外研究的基础.[9]Koga

8、n等对五刺金鱼藻进行了分析,特别指出它们对(2)野外研究蓝藻有非常好的抑藻效果,但对绿藻却无任何影响,说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了沉水植物在治理滇池明其克藻作用有一定的专一性.近期国内的研究有:凤[6]草海污染中的作用.论证了在滇池草海恢复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