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型湿疹

血虚风燥型湿疹

ID:38216248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血虚风燥型湿疹_第1页
血虚风燥型湿疹_第2页
血虚风燥型湿疹_第3页
血虚风燥型湿疹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虚风燥型湿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虚风燥型湿疹湿疹为常见皮肤病。它是一种变态反应疾病。古人称之为浸疮、旋耳疮、绣球风、癣等,其症状均为湿疹表现。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患湿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湿或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汤食用,或饮用青瓜、丝瓜汤亦有辅助治疗作用。该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湿疹表现以红斑、水泡、渗出、糜烂、瘙痒、丘疹为特点。由于湿邪存在,故反复发作。(1)湿热证:多见于急湿疹。表现

2、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成,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

3、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2)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湿疹。该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4、。药物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口服药物会对肠胃造成伤害,而外敷治疗又没有多大的效果。其实想要解决血虚风燥型湿疹需要由内而外的进行调理,芝元雪康组合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芝元雪康组合能调理除见血虚的症状外,还见倦怠乏力,气短,纳少便溏等气虚的症状。还能调理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精不足所致的血虚症或血虚所致的肾精不足症。芝元雪康组合配方优,功效全。辅以β-胡萝卜素、大枣等成分,使其在纠正贫血的同时还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促进失血性贫血的迅速恢复,对改善营养性贫血也有显著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针灸的方法

5、进行辅助治疗,加强效果:1.针剂:取穴合谷、风池、血海;备用穴大椎、曲池、足三里。施补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l0次为l疗程。  2.耳针:取肺、神门、肾上腺、肝、皮质下,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3.头针:取双侧感觉区2/5或选相应部位的感觉区,隔日针刺1次。  4.梅花针:先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用七星针在患处向心性轻巧叩刺,以少量出血为度,隔日1次。  以上针刺疗法有较为理想的止痒功效,适用于本证候以瘙痒为主的病种。  5.灸法,取艾卷点燃直接灸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6、有祛风散寒,  活血止痒作用,适用于局限性皮肤肥厚者。  6.刺络拔罐:先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大椎穴,取三棱针点刺,并立即拔火罐,少量出血为度,隔日或3日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本证候以瘙痒为主的病种。  7.滚刺:先用75%酒精棉球或以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后,再用滚刺筒在病变部位进行推滚,推滚至皮损处全部少量渗血,揩干血液后,用伤湿止痛或橡皮膏外封,每隔5~7天推滚1次,7次为1疗程。本疗法适用于慢性干燥、肥厚、粗糙性皮肤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