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

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

ID:38220462

大小:193.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_第1页
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_第2页
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_第3页
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_第4页
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王卫平内容提要范仲淹首创的范氏义庄以其突出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当时与后世的一致颂扬,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宋代的范氏义庄奉行普遍福利的原则,随着宗族成员的大量增加,义庄收入不敷支出,于是转而以周济贫困为宗旨,同时因应社会的变化,由一般生活救助扩大到资助教育和科举,并逐渐增加了对被助族人的道德要求。关键词范氏义庄宗族社会保障王卫平,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215123宗族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类生活一、宋代的范氏义庄奉行普遍福利原则共同体,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曾发挥过非常独特的作

2、用。自古以来,宗族即具有“赈赡贫穷”的范仲淹(公元989-1052)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社会保障功能,只是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较为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为官多年,后、简单,社会保障功能也比较单一,因而主要表倡导“先忧后乐”,素以国家、生民为念,成为后人现为对宗族贫困成员的临时物质救济。如西汉的立身处事的楷模。1049年,范仲淹出知杭州,考虑朱邑,“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到苏州的宗族中尚有不少饥寒的成员,于是“置家亡余财”[1];东汉的任隗,“所得奉秩,常以赈恤上田十顷于里中,以岁给宗族”,使“虽至贫者,不[2]复有寒馁之忧”[3]。钱公辅撰《义田记》称

3、:范仲淹宗族,收养孤寡”等。宗族的经济基础是族田。族田及其管理机构“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济义庄是宋代以后各宗族为了保障族众的基本生养群族”。范仲淹以俸禄之余购买良田,捐为范氏活而设立的,是地主阶级“敬宗收族”的主要手宗族公产,称为“义田”,又设立管理机构,称为“义段。一般认为,族田及其管理机构义庄是范仲淹庄”。义庄的功能,涉及诸多方面,但对宗族成员进首创。范氏义庄突出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当时与行经济生活的保障,是其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后世的一致颂扬,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关于范氏义庄,学界已有较多的研究。有些影响。学者认为义庄的设立,是与“立宗子法和强化

4、地主家族、稳定封建统治联系在一起的”,义庄制度198历史学研究江江苏社会科学苏社会科学“助长兼并之风,对农业经济有不良的影响”[4]。这(七)年成丰熟,必当椿留三年以上粮储,以显然与范仲淹设置义田、创设义庄的初衷不符,备凶荒[10]。有将简单的历史事实复杂化的倾向。对此,方健需要说明的是,学者每多不察,往往以宋人先生辨之甚详[5]。就范氏义庄创置的背景而言,早钱公辅撰《义田记》描述范氏义庄的赡族举措,以在范仲淹“未贵显”时,见族人中贫富不一,不少致以讹传讹,如《义田记》所称“嫁女者钱五十成员有“寒馁之忧”,即“常有志于是(即设义田)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妇)者十五千

5、”、“葬矣”[6]。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中记载:有人劝范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等,均与范仲淹所定仲淹去洛阳购地营建别墅,范仲淹加以拒绝,说:《义庄规矩》不合。“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家乎!”决意从范仲淹所定《义庄规矩》可见,第一,范氏“俸赐之余宜以賙宗族”。范仲淹自己也说过:“若义庄的“赡族”措施并不限于贫困族人,而是惠及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宗族所有成员,奉行普遍福利的原则;第二,每人今何颜入家庙乎?”[7]同僚富弼在《范文正公墓志每日给米一升,约略相当于每人一天的粮食消耗铭》中评价范仲淹说:“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量。而范氏宗族成员并非仅

6、依赖宗族的救助,大济之,不计家用有无。”[8]可见,范仲淹创设义田、多有其它生活来源,因此仅从给米的数量而言,义庄,是出于爱护族人、共享富贵的目的,这与他也难以济贫视之;第三,婚娶丧葬之事,有钱则一贯爱民的言行、“乐善泛爱”、“临财好施”的个繁,无钱则简,虽关涉伦常礼教,却与保证人们的性以及“利泽生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完全一致的,基本生活没有必然关联。所以,学术界以社会救正如刘子健先生评述的那样:设立义庄,发挥极济解释义庄的“赡族”行为未必确切。实际上,范大稳定社会和经济的作用,固然反映范仲淹对传氏义庄的“赡族”行为已大大超出社会救济的概统宗族组织的重视与族产制度的维护,和他素

7、怀念范围,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正因为如此,范氏民胞物与的伟大胸襟、博施济众的深厚德泽也是宗族成员的生活不只能基本维持,而是得到较大分不开的[9]。这也说明范氏义庄的设立,对当世是改善,普通族人自不待言,“虽至贫者,不复有寒产生了积极影响的。至于后世义庄盛行助长兼并馁之忧”[11]。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亦称,自范氏义之风,实已背离范仲淹的初衷,是不能归罪于范庄立,“至今裔孙犹守其法,范氏无穷人”[12]。仲淹的。二、清代的范氏义庄以周贫济急为宗旨为了保证义庄的正常运营和久持不坠,范氏义庄设立以后不久,范仲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