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苏轼的亲情观

简析苏轼的亲情观

ID:38222155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简析苏轼的亲情观_第1页
简析苏轼的亲情观_第2页
简析苏轼的亲情观_第3页
简析苏轼的亲情观_第4页
简析苏轼的亲情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苏轼的亲情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苏轼的亲情观及内涵苏轼是宋诗的奠基者,词题解放的开山人,又是散文领域中“唐宋八大家”的最杰出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各领风骚的才人,但在诗、词、文、赋各体中都取得巅峰成就与宗师地位的全能巨匠,则苏轼为古今所仅存。笔者认为,在成就苏轼成就的诸多因素中,他的亲情观直接影响其文学创作。在他的诗词文赋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真诚、炙热、坦率与忠诚的亲情。苏轼一生命运坎坷,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观烘托出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任何险境都无法泯灭其心中永远的牵挂,而他有关亲情方面的诗文则成为瑰丽之宝,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在苏轼的诗文中,能看到为数众多饱含亲情的作品。苏轼共创作24

2、42首诗,其中直接涉及亲情方面的诗歌就有202首,大多叙写其与子由之间的交情,而在其词作中,则有44首涉及亲情的内容,此外在其赋、墓志铭、颂等体裁中也涉及对亲情的体悟。诗词赋墓志铭颂启尺牍疏文祭文题跋杂记合计太夫人1113苏洵10221116程夫人511119一任妻子531110二任妻子63110妾4112118儿子1733225子由1101511352137堂兄10331118表兄9211表弟516丈人213伯父7119妹妹22116侄子9211乳母11保母11合计2024411613111762294注:苏轼心系所有与之有关的人,关心所有与之有关系之事,上至太夫人,下至侄子,对长辈的尊

3、敬和孝顺,对晚辈的爱护和教导溢于言表。其中与子由相关的诗文数量最多,包括苏轼写给子由的诗文与对子由诗作的唱和,对子由本人及其儿子给予高度的关心。对二任妻子和妾以及儿子也倾注了很大的关爱,其中涉及妾朝云的诗词最多。可见苏轼性格中虽然有着豪放旷达的一面,但也不乏细腻深情的另一面。亲情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情感,有父(母)子之情,兄弟之情,伯侄之情,其中又包含着爱情,饱含着夫妻之情。这些感情互相链接,有时会相互融合,因人而异,但却都统一于苏轼的诗文当中,植根于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之中。本文就诗人对兄弟间彼此珍重的手足之情,对妻子缱绻恋情和对儿子舐犊关爱之情进行具体分析。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

4、兄弟之情1、知心朋友在苏轼的生命里,苏辙是他最知心的朋友。熙宁四年,苏轼在政治上受新党王安石等人的排挤,被迫调离京师,临别之前,感慨万分,在《颍州初别子由二首》里写到:“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别离,谁知恩爱重。”寄予对其弟苏辙的深深眷恋之情。同年诗人任杭州通判,写下《戏子由》一诗寄给苏辙,“戏”为开玩笑之意,用自己住宽房大厦而不得已鞭打疲民与苏辙住矮房却保有高尚节操加以对比,突出诗人对苏辙由衷的赞美之情,高度夸张而又十分可信,因为诗人敞开心扉,真实;同时隐含了对当时朝廷实行新政弊端的批判。“兄弟手足,于他人所不能言、不愿言者,可于此发之。”诗人还经常在给子由

5、的诗文中寄予自己政治不得志的苦闷之情,在苏轼现存可编年词中,《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是他写给苏辙的最早的一首词,此词写于熙宁七年苏轼由海州赴密州途中,“世路有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苏轼因长期被朝廷疏离,内心充溢着无奈和彷徨,而此时苏辙在某种程度上和他面临同样的处境,更重要之处,在于苏辙能充分理解他内心的苦闷,是他的知心朋友,可以和他交流思想,互相慰藉达以释怀。2、唱和诗作在苏轼的所有诗作中,对子由诗歌的唱和之作占了很大的比例,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次韵子由除日见寄》和《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等,共同对于诗歌的爱好使分隔两地的兄弟互相以诗词唱和。《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忆

6、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此诗。辙诗在其诗中,首叙郑州话别,末以遥想轼独行寂寞因增思念为结。苏轼则不然,该诗立足于人生的高度,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感慨做官在外人生无常,以此宽慰苏辙,离别是常事,不必伤情。在互相唱酬之时寄予对对方的关心和思念,更达以慰藉与通脱。此外如《和子由》,苏轼在苏辙的基础上寄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精神体会。诗人将苏辙原诗首句“春去堂堂不复追”改成“梦里青春可得追”,季节之春与诗人此时要表达的美好时光的逝去已无太大的关联,诗人以佛教禅宗观念,“一洗人间万事非”,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得以超脱,这对苏辙当时身处困境有很大的释怀。苏轼在对辙诗唱和的过程

7、中蕴含了自己的哲理思考和人生体悟,貌似唱和,实则心灵火花的碰撞。3、生活伙伴苏轼与苏辙的密切关系不仅仅表现在互酬诗歌与互相思念上,现实生活中的他们是一对好兄弟。一方面表现在苏轼对子由的关心,在《子由生日》一诗中,诗人对子由的生日寄予了无限的热情和愉悦,对子由的儿孙满堂给予满心的欢喜和满足,“儿孙七男子,次第皆逢吉”,对子由倾注了无限的祝福和憧憬,“但愿白发凶,年年作生日”。苏轼好求仙问道,修身养性,乐于将自己养身之法告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