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ID:38224307

大小:162.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_第1页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_第2页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_第3页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_第4页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常用修辞手法几种常见修辞手法具体举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

2、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3、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

4、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5、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

6、、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编辑本段有关修辞的问答19、什么是比喻?比喻分为哪几类?比喻有什么作用?答�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

7、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充当。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4)

8、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