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

ID:38226509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7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_第1页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_第2页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_第3页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经济学二班1104070207贾英秋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技教育、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这些优势助推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环渤海经济圈是保证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地区,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经济实力日益增强。随着天津市落实“环渤海经济圈”战略计划的推进,天津已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新一轮投

2、资热点。全球GDP的50%产生在距海岸线50英里的范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了最具经济活力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都市圈,三大地区GDP的总和占全国的50%以上。但是,长期以来,与其它两个都市圈相比,环渤海都市圈的发展都明显滞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局面。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后,给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环渤海地区正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契机,加快发展步伐,与长三角、珠三角共同打造中国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一、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天津位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大

3、区域的结合部,是环渤海地区的中枢部位。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起点之一,又是联结欧亚大陆桥中路途最短的海港城市,处在“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重要位置。2、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具有国内一流的开发区和保税区的、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海港与航空港距离之近为现有经济区域中罕见的,有利于整合两港的优势。天津港能够为环渤海的经济腹地提供物流条件和发展高科技产品,并将其输往海外与内地。3、产业优势。以滨海新区为主的现代化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能力。在已形成

4、的京津高科技产业带中,天津占有重要地位。天津已经培植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新能源5个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领先的产业群。4、开放的优势。天津已经成为高度开放的城市,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对外开放与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在环渤海区域的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中发挥协调功能奠定了基础。二、天津市总体规划1、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

5、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2、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是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发挥城市规划控制作用的前提条件。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城镇人口12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0%。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镇人口规模为630万人。到2010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50平方公里,2020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中心

6、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80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2平方米;新城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其它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3、滨海新区规划《总体规划》确定,在滨海新区范围内构建“一轴、一带、三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即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发展主轴;“一带”即东部滨海城市发展带;“三城区”即滨海新区核心区、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规划到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10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7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6平方公里

7、。4、中心城区规划中心城区要按照“满足健康、有序的快速城镇化对空间发展需求;适应当前产业调整与未来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与景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交通网络,构建高效率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载体能力与服务水平;优化布局,适当控制建设规模和土地开发强度;调整用地结构,注重均衡发展”的原则,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就业、住房、出行状况,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内涵挖潜为主,通过调整优化,实施旧城有机更新,疏解人口和交通压力,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