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

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

ID:38227969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_第1页
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_第2页
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背景:受几千年历史的影响,中国人把道德修养看的很重。但经历近几十年的大是大非后,尤其是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越来越不值钱了。而那些不讲道德,没有信用的人却都生活得很好,很吃的开。这就使受过传统教育的国人心里产生了疑惑,产生了浮躁情绪;大而公的平均主义的失败,也使国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对那些假大空的精神、理想失出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与信念,有的只是一切向钱看的心态;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法制的不健全,使越来越多的贪污腐败分子、官倒、不法的投机分子一夜暴富,使国人产生了仇富不平衡的心理

2、;生活虽然富裕了,但高额的教育卫生费用,又使国人产生了对将来没有信心的情绪。这一切,都促使国人普遍产生了浮躁的心态。国人这种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国人其他不良心态的根源,是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最大国人心态问题。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突出,弱势心里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都存在特定的压力感,社会不平衡感增强,而导致焦虑。原因:心态浮躁的根本原因:1、在于国人精神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近十几年迅速拉大的贫富差别也是造成国人心态浮躁的原因之一。2、缺少信念,贫富差别的拉大以及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是国

3、人产生浮躁心态的两大主要原因,二、你认为当代大学生该具备怎样的心态?答:我认为当代大学生该具备的心态是:1、成熟自信;2、开放包容;3、理性平和;4、积极向上;5、务实进取。A.背景:1.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2.社会诚信的缺失                 3.不公平感增强            4.弱势心理的滋生蔓延,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都存在特定的压力感,社会不平衡感增强,而导致焦虑    B.原因:1.合法竞争中发生的弱势化,制度障碍型的弱势化,以及近十几年迅速拉大的贫富

4、差距             2.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希望,贫富差别的拉大以及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是国人产生浮躁心态原因如何培育和引导正确的社会心态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另一方面,要在精神上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疏导和引导,把个人价值取向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把群众利

5、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政府应当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避免和消除消极的社会心态,关键还是靠深化改革,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社会的稳定。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首先保持健康积极上进的心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乐观,坚强,跌倒了从原地爬起来。不斤斤计较,多设身处地,

6、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家人和谐快乐。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社会心态问题早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

7、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前,社会心态的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武汉市政协原主席叶金生说。目前,中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玉芳介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表明,虽然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

8、学教授叶建农表示,现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不够,经过心理的“哈哈镜”,造成误解和偏见,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有时甚至引发恶性事件。重视社会心态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社会心态的普遍状况在一些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社会心态的偏差也折射出发展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反映出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社会心态建设目标的确立,不仅为修正偏差找到了参照标准和方法手段,还意味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