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院士与《读史阅世六十年》

何炳棣院士与《读史阅世六十年》

ID:38227985

大小:78.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何炳棣院士与《读史阅世六十年》_第1页
何炳棣院士与《读史阅世六十年》_第2页
何炳棣院士与《读史阅世六十年》_第3页
何炳棣院士与《读史阅世六十年》_第4页
资源描述:

《何炳棣院士与《读史阅世六十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ABIBLID0253-2875(2004)23:3pp.19-22漢學人物何炳棣院士與《讀史閱世六十年》何漢威()八年前筆者撰寫何炳棣院士《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書評(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五卷(1996))時,結尾中寫了這段話:「筆者要追問的是:作者下一部著作是甚麼?它會帶給讀者甚麼驚喜?」望眼欲穿,何院士撰寫經年的一部極具史料價值的廣義學術回憶錄《讀史閱世六十年》,1終於在本年初分別在臺、港問世。書中何院士現身說法,金針度人,把他治學經驗的心路歷程及師友叢憶,以遠大眼光及誠懇親切態度向讀者娓娓道來。何院士著作豐碩,在國

2、際學術界享有極崇高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與一般專攻中國歷史的學人和漢學家有別,他不少重要而富開創性的論著,發表於歐、美第一流社會科學期刊,如《美國人類學家》、《社會與歷史比較研究》、《[英]經濟史學報》、《美國歷史學報》等,影響深遠,實不以治中國歷史者為限。就他一生學思歷程所見,在國內的「承受」階段,抗戰前就讀於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從雷海宗、陳寅恪、馮友蘭、劉崇鋐等名學者學習,復深受系主任蔣廷黻高瞻遠矚的治史方針影響;2戰時任西南聯合大學助教、教員,所接觸的師友中不乏言行足以啟人終身深思及為後世法者。這兩所大學「兼容並包,自由思辨的學

3、風」對他的影響至為深遠。以庚款獎助出國的「奉獻」階段半個多世紀中,何院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治英國史及西歐史,通過千錘百煉的博士候選人口試,完成英國史博士論文後,轉回國史研究。他在其漫長卓越的學術生涯中,再三向高難度課題攻堅挑戰,取得纍纍碩果;其多面性研究跨越七千年的中國歷史,光輝充實兼而有之。過人的意志、3稟賦及洞識,豐厚的學殖,加上大時代中不平凡的洗練及見聞,出自這位被禮讚為當代史學泰斗筆下的回憶錄,自有極不尋常的意義。回憶錄洋洋近五百頁,內容美不勝收,最好還是讓讀者親自細嚼品嚐,毋庸多贅。筆者以下就拜讀本書的幾點*作者現任中央研究

4、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04,vii+494頁,ISBN9620762940;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叢刊》99,2004,vii+494頁,ISBN957-0329-65-3)。2蔣氏認為治史者須有良好的社會科學基礎,主張學生應先修習西洋史,汲取西方史學的方法與觀點後,才去探析綜合國史上的大課題。3何院士提到他在清華就讀期間磨練意志的辦法竟是「自我詛咒」:如進城聽一次京戲,留學考試必然落第。他這可笑的預設的出發點是:「一件事的『屈服』就會引起第二件事的『屈服』

5、。」漢學研究通訊:(總期)民國年月A漢學人物體會,提出與讀者共享,並就教於高明。編』名義的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家駱。」北宋理本書最鮮明不過的就是學術氣息至為濃厚。近年學家張載所撰的《西銘》,氣勢磅礡,言簡意賅,是中來,就筆者讀過的西方史學名家(包括以東亞為專業國近千年來影響至為深遠,評價至高的哲思論文。1995者),如較早時WilliamLanger,JohnK.Fairbank,A.J.P.年何院士對華夏文化中的「宗法基因」有更為深刻的體Taylor,EdwinReischauer,C.MartinWilbur,以至最近四年

6、會及反思後,採取他生平罕用的大題小作的取徑,撰成ArthurM.Schlesinger,Jr.,4EricHobsbawm和RichardPipes〈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體論從張載的《西銘》談所撰的回憶錄所見,書中主人翁在其專業領域固成就卓起〉一文,得出與絕大多數當代思想史家及新儒家截然越,象牙塔外的活動、事功或事業也不乏表現,世事洞不同的結論「秦漢以降儒家的宇宙本體論是宗法模明,人生閱歷絢爛多彩。相較之下,何院士一生緊守學式的」;《西銘》冠冕堂皇詞語的深層意識實質是為專術崗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純學術人,回憶錄中反更能制帝王的合法

7、性作形而上的辯護。專就學術層面多所發揮。綜觀全書,何院士的學思歷程閱讀這部學術回憶錄,筆者感受最深的是何院士的幾乎無處不觸及到真正的學術關鍵問題,對學術上是非「真」。書中他對自己的專業成就及學術貢獻侃侃而真理,決以嚴肅態度面對,當仁不讓,從不迴避或缺談,不避「目空當世」及傲慢之嫌。可是他在撰寫《黃席,雖孤軍作戰,正義遲來,仍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及《東方的搖籃》時,遇上其他概(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為他兩本巨著《黃土與中國農業學科(如農業、地質、陶器系統等)專業問題時,不閉的起源》(1969)及《東方的搖籃》(1975

8、)中所持的門造車,反不恥下問,虛心地向相關學門的成名學者請觀點、立場及結論,儘管備受一批堅持華北最早農業為教,故他每能汲取多學門的綜合成果,提出新見。足見遊耕制,反對中國農業起源於本土的中西學者圍攻,卻他雖驕傲(想是真正有大成就的學人所難免)卻不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