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

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

ID:38235316

大小:203.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3

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_第1页
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_第2页
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_第3页
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_第4页
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_孙俊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5期济宁学院学报2014年10月Vol.35No.5JournalofJiningUniversityOct.2014文章编号:1004—1877(2014)05—048—06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孙俊才,李传银(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济宁学院山东曲阜273155)摘要:社会情绪是指大多数社会民众,在某一时间段内针对某一必须共同应对的社会事件产生的共同感受。防御策略、社会比较、责任归因、情绪从众、文化建构等机制对社会情绪的性质、强度、指向对象的动态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可通过这

2、些机制的相互协调,实现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积累社会正能量。关键词:社会情绪、情绪从众、责任归因、正确情绪中图分类号:C912.64文献标识码:社会情绪(socialemotions)是指大多数社火药桶,不仅如此,其他的情感,比如集体羞愧、会民众,在某一时间段内针对某一必须共同应对内疚、悲痛、悲伤、甚至疏离感都是启动社会变革的社会事件产生的共同感受,这些感受会通过情绪运动的根源力量(Turner,2011)。感染、分享等多种的方式,成为社会的整体性情绪然而,无论从个体情绪调节的视角来看,还是体验。这个概念强调了由于社会民众

3、共享的情绪反从社会情绪的变化发展来看,简单的防御性抑制不应,使得他们在整体意义上具备了新的群体性和团仅不能调控社会情绪,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增强某些结性。有助于说明微观社会现实水平上的情感能情绪,进而形成社会情绪的抑制性增强以及转化为量,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怎样生成使得社会结构其他新情绪的失控情形。发生改变的力量。不论是个体情绪还是社会情绪,一旦产生,就会进入动态变化的序列之中(Gross&一、社会情绪的动态平衡Barrett,2011)。在这种动态变化中,有三个方面的要素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一是情绪的性质,如从羞从情绪的社

4、会功能主义(social愧转换为愤怒;二是情绪的强度,如从低强度转化functionalism)观点来看,情绪塑造着我们的社为高强度;三是情绪的指向对象,如从针对某个人会生活,在个体——群体——文化之间发挥着适应转换为针对某一社会组织。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既性功能。近年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社会情绪对可相互独立,也可联合共变。我们从社会情绪与社社会行动的发展方向,甚至对各种社会突发事件发会运动的关系性,提出社会情绪的动态平衡理论,生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很多学者认为瓮即怎样调控社会情绪,消解其转化为引发恶性社会安事

5、件具有泄愤性特征(于建嵘,2009),这一群事件的可能性,并成为社会正能量产生的契机。所体事件中的冲突和泄愤行为是人们长时间积累起谓动态平衡,是指正确应对和引导已经产生的社会来的消极社会情绪的集中爆发(马广海,2012)。情绪,使之在性质、强度以及指向对象等方面发生在大部分人口中扩散的愤怒就像一个一触即燃的有意义的转换。——————————————————收稿日期:2014-09-02作者简介:孙俊才(1975-),男,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情绪心理,情感文化心理。李传银(1961-),

6、男,山东金乡人,济宁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3-ZC-SH-06)—48—二、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的机制发的增强,进而导致更强的羞愧。在这个螺旋循环中,最初的起点是羞愧被否认,如果否认发生在个公众防御和处理社会情绪的机制,也恰恰是实体水平上,这种循环将以个体自传体的形式流传给现动态平衡的可能机制,这多个机制既可独立发挥下一代,例如,一个虐待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经常使作用,又彼此交互影响,以合力的形式影响社会情用让孩子愤怒的言语和行为羞辱孩子,迫使孩子否绪的动态变化趋势。认

7、羞愧,当这些孩子成年后,将对自己的孩子也产(一)防御策略的类型生敌意。如果羞愧的否认发生在社会多数民众中,著名社会学家特纳认为由于防御策略的不同,那么,累积的愤怒可以成为社会水平上的攻击的力基本情绪及其复合形式(羞愧、内疚)等既可能转量源泉。化为较低或较高强度的愤怒,也可能转化为积极情(二)基于公平的社会比较感,并且指向对象上也可能发生变化。强度较高的早在1954年,著名心理学家Festinger就提攻击性的负性情感,比如愤慨、正义的愤怒、复仇等出社会比较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无论是人们知晓是由于羞愧(内疚的成分较少)的抑

8、制而产生的,自我的特征、能力和观念,还是改变这些方面的这些羞愧在一部分民众长期的互动中反复地发生。自我知觉,都需要比较和评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这些羞愧的发生,是因为他们在互动中不能满足期差异。后续的大量研究也证明了社会比较是个体望,并且受到惩罚,这些互动通过所处的社团进而获得自我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比如Wood&嵌套于资源分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