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

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

ID:38236448

大小:1.5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7

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_第1页
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_第2页
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_第3页
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_第4页
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_童道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3卷第1期浙江树人大学学报Vol.13,No.12013年3月JOURNA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Mar.2013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童道琴(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以杭州几个代表性滨水为例,分析滨水绿道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补充,为居民增加活动场所的意义,同时就如何规划其内部空间的景观要素,统筹周边的交通联系进行分析,探索提升滨水绿道开放空间使用效率的途径.关键词:滨水绿道;开放空间;拓展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

2、714(2013)01-0032-050引言[1]绿道是指符合可持续土地利用要求的具备生态、休闲、审美及其他用途的多目标线性土地网络.伊特(Whyte)于1959年最先提出了绿道概念,1987年美国户外空间总统委员会上首次官方使用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绿道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绿道的概念及规划方法对于中国大量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以及生态与文[2]化遗产网络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认为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关键战略之一.绿道是一种线形且开敞的绿色

3、空间,通常沿着滨水、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人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着主要的城市绿地和城乡居住区,能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绿道不仅可缓解交通拥堵,维护土地的生态功能,降低PM2.5,而且还能为市民提供散步、骑行的空间,符合时下倡导的“绿色”出行理念.绿道的建设无论是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还是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滨水绿地体系是绿道的典型代表,它通过线形的水系串联起滨水环境的城市开放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共享的景观环境资源,促进城市健身活动的开展,提升市民对城市和地区

4、的认同感.1城市滨水绿道规划存在的问题(1)协调性不足.时下城市滨水绿道的规划,缺乏整体的规范和引导,多数滨水地区景观规划缺乏内外联系,往往忽视与城市整体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其开放空间不能和周边环境连成一体,从而难以充分发挥使用功能.(2)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不足.杭州大多数传统街区依水而建,尺度宜人、空间柔和,富有人文特点.而一些现代的滨水规划则往往忽略原有肌理的组织模式,割断了历史人文等地域特征,使连续的街道空间和临水开敞空间失去了彼此的依托和支持,忽略了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3)缺乏吸引力,公众参与度差.由于规划理念和管

5、理措施的局限,很多滨水空间公众参与度差.收稿日期:2012-11-13;修回日期:2012-12-13作者简介:童道琴,女,安徽滁州人,副教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第1期童道琴:城市滨水绿道开放空间的拓展利用探索33城市滨水绿道的规划建设,需要考虑并布置好绿道范围内的自然、生物与人文等景观要素的连通性,进行包括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审美教育和游憩在内的多目标规划,实现生态文化保护和滨水区经济复兴的协调发展.2城市滨水绿道规划的要求2.1多种景观要素集合,做好统一规划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古国

6、无不起源于水域的富集之地,城市文明也无不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由于江、河、湖、海、溪等水系,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滨水地带往往成为人类最初的栖憩之地、现代城市商贸文化的密集之区.正因为如此,城市滨水绿道各种景观要素错综复杂,通过整个绿道景观场地规划,将记忆、生命、情感、创意等融合,脉动这座城市的生态记忆链.故必须坚持全面总体规划,再将[3]各水系分步详细设计,才能实现较好的开发建设效果.如杭州市先规划好城市滨水绿道体系(图1),再分步实施各主要水系绿道建设,如京杭运河杭州段(全长39km),因各区段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由

7、北向南呈现不同的文化属性、功能类型和景观特色.在其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中,规划主城区段建设“一馆、两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的运河景观(图2),通过这些景观规划,充分展现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运河文化、运河生活和运河水乡的特色,形成“因河生景”“以河生辉”“借河生财”的良性发展格局.图1杭州市滨水绿道规划图图2京杭运河杭州段项目分布2.2城巿开放空间的共享资源,需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城市开放空间是市民和谐共处的社会共享资源,需要建立完善的解说系统以更好地吸引民众,让人们了解滨水区域历史遗产的价值与原型、整个水系遗产

8、廊道的历史联系,展现历史上人与水的有机生活环境,并结合当代的城市功能要求形成历史与现代协调的城市滨水绿道,形成居民对城市和地区的认同感.如杭州早在南宋时期运河沿岸即自发形成了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特质的滨水环境,如“瓦子”(古老的戏园)以及随后沿运河滨水岸边建的茶馆饭庄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