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_叶银英

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_叶银英

ID:38239287

大小:818.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_叶银英_第1页
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_叶银英_第2页
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_叶银英_第3页
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_叶银英_第4页
资源描述:

《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_叶银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铁道建筑2014年第8期RailwayEngineering69文章编号:1003-1995(2014)08-0069-04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及治理叶银英(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31)摘要:以一城市道路工程经过的滑坡为例,探讨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地质勘探、洞探、槽探及变形分析等方法,对滑坡的成因、性质、规模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锚索抗滑桩和锚索框架梁对其进行综合处治。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措施效果较好,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关键词:边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U416.13文献标识码:ADOI:10

2、.3969/j.issn.1003-1995.2014.08.21色,含约10%~30%的碎石,碎石成分为粉砂岩,粒径1工程概况2~8cm,大者约25~50cm,呈次棱角形,稍湿,硬塑深圳市沙荷路惠盐立交B匝道边坡位于惠盐路状态,主要为表层土,平均厚度1.0m。西侧、沙荷路北侧,设计行车方向为惠盐路由北向南通石炭系下统(C1)粉砂岩:褐灰~青灰色,风化后过B匝道右转进入沙荷路以西,设计全长480m,线形呈褐黄、褐红、灰黄等色,碎屑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以下坡为主,匝道最低点与原惠盐路高差约8.6m。主,胶结物为泥质、钙质,细粒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原惠盐路已有人工开挖边坡

3、,高约27~41m,坡造,受区域构造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硅化、片理化及面采用喷锚防护(惠州侧)和浆砌片石护面墙(盐田蚀变现象。分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3个风化带。侧),B匝道需向山侧继续开挖。该匝道所在山体沿线全风化粉砂岩③:褐红、灰黄、褐灰色,绝大部分矿共有4个高压线塔,其中位于B匝道里程BK0+140物已风化变质,风化裂隙发育,岩块用手易捏碎,局部山头有市供电局3个高压铁塔,位于BK0+280山头夹强风化岩块,岩芯呈土状。有一组500kV高压铁塔。铁塔距原惠盐路人工边坡强风化粉砂岩④:灰黄、褐灰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开挖边界水平距离分别为41.2,77.5m。在高压铁

4、塔化变质,风化裂隙发育,岩块用手易折断,岩芯呈土夹以外5~15m有一道LNG高压燃气管和一道石油管,碎块状,碎块含量约10%~30%,遇多层中风化粉砂两道管线总体与线路近于平行。岩夹层,夹层厚度0.2~1.1m。场地在进行锚索施工时遇有中风化夹层厚度在1.0m以上,场地自南往北2工程地质条件中风化夹层逐渐增多、增大。2.1地形地貌中风化粉砂岩⑤:灰、浅灰色,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该边坡地貌为丘陵,山脊走向与线路近于平行,接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浸染暗色铁质氧化物,岩块近南北走向,倾向东,自然山坡上缓下陡,上部坡度约用手难以折断,用镐难掘进,合金钻具可钻进,岩芯呈为15°~

5、20°,下部坡度约为30°,山顶平缓,植被茂盛。块状、碎块状及短柱状。2.2地层岩性2.3地质构造表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坡积层,下伏基岩为石炭该边坡基岩层面产状为270°~310°∠30°~60°,系下统粉砂岩,具体如下:由于边坡坡面倾向82°,故岩层层面与坡向反倾,受当ml人工填土(Q)①:属素填土,褐灰、褐黄等色,主地多期地质构造影响,该边坡风化裂隙极发育,有多组要由黏性土混约30%碎石及混凝土块等组成,系边坡对边坡稳定不利的结构面,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层抢险治理反压坡脚堆填形成,呈松散状态,局部稍密。面产状紊乱不明,坡体内结构面极发育,岩体破碎。dl第四系坡积

6、(Q)含碎石粉质黏土②:褐黄、褐红2.4地下水本边坡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石收稿日期:2014-01-16;修回日期:2014-03-10炭系下统粉砂岩各风化带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作者简介:叶银英(1978—),女,广东连平人,工程师。贮存、渗流、排泄均受节理裂隙的控制和影响。地下水70铁道建筑August,2014较丰富,在1级边坡BK0+240—BK0+300范围排水5滑坡成因分析孔有水流出,部分勘察钻孔和3级边坡锚索施工也揭露出地下水。1)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是发生滑动的主要原因。B匝道边坡处于横岗—罗湖断裂带的起点,从滑坡裂3边坡变形破坏历史缝

7、特征和监测的资料分析,滑动方向倾向盐田侧(边2010年11月上旬,在边坡开挖到路基时,1级边坡坡向82°,滑坡方向为101°),滑坡裂缝的走向多为坡在BK0+300附近最上一排锚索有12个锚头崩脱,21°~40°,即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接近一致。钻探和坡面有少量土体崩塌。2010年12月下旬至2011年1洞探揭露的基岩构造面产状也与该大断裂相关。滑动月上旬,在进行路基换填开挖时,1级边坡正在进行锚带依附于构造破碎带形成,受断裂影响,地质岩性复索钻孔施工,框架梁未施工、锚索未张拉前,1级、2级杂,岩体破碎软弱,同时形成了特殊的储水构造,在构坡在BK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