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

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

ID:38239866

大小:132.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_第1页
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_第2页
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_第3页
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赵献涛: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鲁迅杂文与中国杂学赵献涛(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杂学之家,其知识构成可一言以蔽之,曰:“杂学”。鲁迅杂学知识结构的形成与清代学术精神、杂家著述以及章学诚史学理论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杂学涵养了鲁迅博及古今中外的文化内涵,养育了鲁迅反抗正统、敢于怀疑的人格,奠定了鲁迅“新文学开山”的地位。杂学不仅是鲁迅杂文思想的历史资源,而且对其杂文创作态度和艺术特色有很深的影响。关键词:鲁迅;杂文;杂学中图分类号:I210.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7(2009)06-0113-0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周氏兄弟,尽

2、管在思想境地、文学的各种学问。《儒林外史》第三回记述周进钦点广东学道,主主张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饶有趣味持南海、番禺两县童生考试,其中一童生跪求面试道:“童生的是,兄弟二人在大力标举杂学一方面却有着相似性。周作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却变了脸道:“像你人综述其“思想径路的简略地图”时,堂而皇之地以杂家自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本道居,以“我的杂学”一以贯之。与知堂相映成趣的是,鲁迅对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3]36与科举无关“随便翻翻”的杂览以及随之而来的“杂”也极力肯定与赞赏:的诗词歌赋、唐宋文章都被视作了杂学

3、、杂览。其三为《四库“这里只说我消闲的看书———有些正经人是反对的,以为这全书》子部杂家类中的一个条目:“以立说者为之杂学。”其四么一来,就‘杂’!‘杂’,现在又算是很坏的形容词。但我以为是一个动词,指杂乱地学。宋苏轼《日喻》:“以声律取士,士杂也有好处。”[1]137知识结构的繁杂虽然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学而不志于道。”由此可知,杂学自战国至清代,一直是一个子的一个共同特点,但如此大张旗鼓地标举杂学本身仍是一不被肯定而含有贬损之义的词语。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因为“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鲁迅杂学知识结构的形成受清代学者直接与间接之影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负面意义,而这却凸现了周氏兄弟的勇响。

4、有清一代,学者治学,在学术范围上,不再固守经术,而是气、个性和卓识。突破经学之藩囿,波及诸子,将神圣之孔子与诸子平列;在学一、杂学考辨与鲁迅杂学渊源术方法上,不再局限于书面文字,而是旁涉金石泥封,将地上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与正统文化相对应的“杂”被赋予文献与地下文物互相印证;同时,在学术视野上不再仅仅埋了过多的消极意义。几乎凡是与“杂”相关的词语都具有贬斥头于传统学术,而是努力开拓新的“殖民地”,关注边疆域外的含义:纪传编年之外的史书体裁称之为杂史,不纯正的念地理,引进西洋天文历算,从而以西学阐发国学,为传统学术头称之为杂念,非正途出身和士流之外的人士曰杂流,戏曲注入新鲜血液。这可以说构成有

5、清一代的学术气候。清儒的中扮演配角的脚色曰杂脚,“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曰杂治学方法对鲁迅的治学很有启发和帮助,而尤其是他们不自诗,“胡乱编造的佳人才子的故事”曰杂话[2]868-877……诸如此固壁垒、不专主一家、旁及他门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范围由类,不胜枚举。这些带有杂字的术语,往往被受过正统文化熏经学衍及小学音韵、史学金石、天算史地、校勘辑佚的扩大、陶的文人士大夫所鄙视,“杂学”也在劫难逃。据罗竹风主编追求一种博与通境地的抱负宏愿对鲁迅杂学的养成影响更《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杂学一词有四种含义,而每一种含义为巨大。清儒治学,不主一家之学:昆山顾炎武博赡而能贯都含有程度不同的贬义。其一为杂

6、乱的学说。《韩非子·显通;余姚黄宗羲认为必须兼读史籍,才可以避免迂腐;衡阳王学》:“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尉缭子·治夫之以儒者身份而兼治唯识宗;大兴刘献廷旁通博览,浩无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其二指科举文章以外涯际;江都汪中,于六经子史词章金石之学,无不综览。虽有收稿日期:2008-12-27作者简介:赵献涛(1975-),男,河北邯郸人,文学博士,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113·晋阳学刊2009年第6期·文学研究·学者专治一业,做“窄而深”的研究,但就整个清代的学术地同,但其视“一”为至尊还是相通的。在此后的文化发展历史图而言,就整

7、个清代的学术气氛、学术范围而言,可谓突破前中,“一”逐渐由一个哲学的概念演变为一个政治学的概念,人之樊篱,开拓无限之疆域,启示后学不尽之法门。鲁迅生于“一”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稳定与长久的政治术晚清,虽然无缘亲炙乾嘉学派,但有清的学术气氛与学术精语,随之而来的是天下一统、学术独尊与思想统一的局面。在神还是通过晚清诸大家如俞樾、孙贻让、梁启超、章太炎对前这样一个超稳定的社会结构里,任何的一种“杂”都会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