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

ID:38247199

大小:19.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3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_第1页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_第2页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_第3页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影响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其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气温日较差规律: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晴天。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内陆。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山下平原;(小尺度地形)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气温年较差规律: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2、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原因: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x6)(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

3、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2)季节一般夏季>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平地>凸地(如小山丘)。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

4、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e.g.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e.g.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下垫面性

5、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水田。(5)天气晴天>阴(雨)天,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不论何地,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如何解释“气温日较差低纬大于高纬,”因为低纬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于高纬地区*如何解释“气温日较差凹地大于高地”

6、(小尺度)因为1、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局地大气受下垫面影响更大。凹地:2、地处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与大陆接触面积大,而陆地的增热与冷却都快,所以凹地气温的日变化大于山顶。3、夜间吹较冷的山风。“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平原上空离地较远,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2.山地的“高处不胜寒”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但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地面吸收热

7、量而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地面辐射较少,气温不高。*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山地多。但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未是高原地区形成类似平原地区的较高气温,原因仍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即

8、大气的保温作用)很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了“高处不胜寒”。(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和高空风力的影响;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的气温低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